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鼓楼区千名独居老人老有所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5: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申琳

  10月11日是一年一度的传统敬老节日———重阳节。在南京市钟阜路2号,郁生根、高姑筱老两口微笑着看“女儿”叶树梅忙里忙外:洗衣、做饭、拖地板……老人的亲生儿女远在甘肃工作;47岁的叶树梅原为下岗工人,现是南京市民间组织“心贴心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员。

  促成这一切的,是南京市鼓楼区的“居家养老”新模式。

  财政出资引导 民间组织运作

  鼓楼区民政局老龄办的丁安祥介绍说,“居家养老”就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部分符合条件老人的费用由财政支付。鼓楼区的具体做法是,民间组织“心贴心社区服务中心”承担服务工作,派出服务员定期为老人提供上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孤寡、独居及生活困难老人,区公共财政安排资金支付相关费用,每月按100元计算,其他享受服务的老人则需要自付费用。享受财政补贴的老人应符合区民政部门规定的相关条件,比如子女不在同一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等。该养老模式还包括志愿者探访问候服务、免费安装“安康通”呼叫服务器、低偿家政服务等其他服务形式。

  今年,鼓楼区公共财政加大购买力度,将拨款增至100万元,免费服务老人增至600名以上,加上慕名要求有偿服务的400多个老年人家庭,“居家养老服务网”的服务对象达1000余人。

  拉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促进下岗再就业

  鼓楼区的“居家养老”主要由民间组织“心贴心社区服务中心”负责运作。这个服务中心先后开展了家政、托老等社区服务。近年来,又承接、承办了两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年大学、活动室及一所社区老年公寓,形成连锁运营。

  据了解,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网”服务工作的服务员均为下岗职工,他们都经过劳动保障部门的专业家政培训,95%的人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其中30%的人还拥有中级证书。鼓楼区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还按照企业职工的福利待遇为其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符合国情 居家养老模式值得推广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社会学系主任白友涛从2003年起就关注“居家养老”模式。他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一方面,子女从数量上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子女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西方过去普遍实行的机构养老也不适合我国国情:一方面,养老院本身对老人精神上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使这种模式不能普遍推广。而“居家养老”新模式确定了政府在养老问题中的作用和地位。此外,这种养老模式可以切实解决生活水平较低的老人的养老问题,具有普遍推广价值。同时,这种养老模式通过招募一些下岗职工进行再培训、再就业,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这是值得推广的另一原因。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2日 第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