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捐赠应考虑受助者尊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5:54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乐善好施、扶贫济困,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对处于贫困状态的弱势群体或个人进行捐助捐赠,为他们雪中送炭排忧解难,无疑是传承弘扬传统美德、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是,在捐助捐赠之际,举办轰轰烈烈的仪式,大张旗鼓地广为宣传,让捐赠者风光体面地亮相,置受助者于尴尬难堪的境地,这种做法,说轻松点,是有关方面考虑不周处置不当;说严重点,是捐赠者急于索取回报的一种作秀;往深里说,则是漠视受助者人格自尊的一种行为。

  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是有人格、有自尊的,在这方面人人平等。在社会转型期,导致贫困的因素错综复杂。贫穷也并非贫困者的过错。在对弱者贫者施以救助时,并不意味着强者和富者可以忽视对方的人格和自尊,而那种公开展示施舍的场面,无形中伤害了被救助者的人格和尊严。我国历史上众多铁骨铮铮的先贤之所以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们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据新华社日前报道,现今不少大学的莘莘学子之所以宁愿默默地忍受贫困而不愿向社会求救,不愿向学校提出申请,也是出于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乃至隐私的目的。

  那么,如何让弱者贫者有尊严地接受关爱和资助呢?窃以为,中国科大多年来施行的“隐形补助”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好方式。好就好在它无需什么捐助仪式,让方方面面的领导和新闻媒体参与,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为受助学生颁钱发物。它是通过“一卡通”这种不见面的一对一的资助方式,及时为贫困学子解决实际困难。仅去年一年,该校就向1100人次的学生发放困难补助66万元。“隐形补助”使捐助者不声不响地达到了目的,受助者也在人格、尊严乃至心理未受到任何伤害的情况下,解决了实际困难,获得了社会关爱。这种做法,值得赞赏和推崇。

  由此可见,扶贫救困多从呵护弱势群体贫困人员的人格尊严考虑,摒弃那种大肆张扬的捐赠仪式和近似商业化的现场炒作,静悄悄地为受助者排忧解难,则善莫大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