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京报:全运不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9:37 中国新闻网

  据说,高考监考老师发试卷时,考生最紧张。如今各地体育局长正一屋子满满坐着,眼看十运开幕,个个手心是汗。

  有的摩拳擦掌,有的辗转难眠,有的目赤上火,有的腰酸气虚……接下来有金榜题名,也有名落孙山,中国体育界四年一次的悲喜剧,隆重上演。

  高分就是一切,金牌就是硬道理———套用一个旧词,各地体育部门围绕全运会的忙碌,纯属“应试体育”。

  这些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声讨“应试教育”,呼吁“素质教育”,叫嚷着给学子们“减负”,但是效果并不见佳。原因很简单:高考还是那么考,还是需要补课、加压,而率先“减负”的,还担心可能被挤下独木桥。

  所以说,指挥棒决定行动,上面的考核方式、评价标准,决定了下面的选择———即使有的选择令人啼笑皆非、匪夷所思。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改变“应试教育”,板子不应全打在教育部门身上,而应想着如何对高考进行改革,在高考中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全运会“惟金牌论”饱受诟病,其根源也不全在地方体育部门,只要全运会金牌数仍然作为评判地方体育工作的主要标准甚至惟一标准,“惟金牌论”只会愈演愈烈。

  金牌当然重要。事实上,全运会惨烈的金牌竞争,是中国“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高考虽然屡遭攻击但至今尚未出现比高考更公平的考核方式一样,全运会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与重要性。

  但是,仅仅注重金牌的全运会,是残缺不全的,“惟金牌论”的地方体育工作考核模式与评价系统,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中国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有那么多的“亚健康”、近视眼、小胖墩……跟越来越多的奥运金牌相比,群众体育的发展明显滞后。在这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格局与理念下,中国体育远谈不上“和谐”二字。

  在经过了对“惟GDP论”的批评之后,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强调“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一个即便拥有再多奥运金牌然而国民体质孱弱的民族,只能算是畸形的体育成就,严重偏离了奥林匹克的本质。毕竟决定国家、民族形象和实力以及国民幸福程度的,最终还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包括完善的群众体育设施带来的国民健康,奥运金牌只是锦上添花。奥运金牌如此,全运金牌更是如此。

  全运会还将继续办下去,但四年一次的全国体育盛会要想继续为中国体育作出重要贡献,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进行改革,以创立一个更科学的地方体育工作的评价系统。

  例如,全运会除了金牌之争外,还应有各地群众体育发展的竞争,比如人均体育场地、体育人口、人均预期寿命,甚至小胖墩的比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综合实力,才是地方体育工作者的真实政绩,这样的全运会才能配得上“全”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