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神六”飞天检验“多人多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9:56 大洋网-广州日报

  神舟六号和火箭运抵发射架。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神舟六号发射前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年过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神六”飞行任务的主要变化有三个:一是航天员人数从一人到两人,二是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三是航天员活动范围扩大到全船。

  记者:从外观上看,除了重量的增加,神舟六号与五号似乎并没有多大差异。与“神五”相比,“神六”飞行任务有哪些变化?

  王永志:主要变化有三个:一是航天员人数从一人到两人,二是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三是航天员活动范围扩大到全船。也就是说,在神舟五号飞行中,航天员一直待在返回舱中,飞行了一天;而这一次,由两名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员组要飞行多天,要脱下航天服,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活动,还要完成空间科学实验的操作任务。

  记者: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呢?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制定了分三步走的规划。神五飞行的成功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们圆满完成了第一步任务的目标。

  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是第二步任务的开端,要解决多人长时间在太空飞行、工作和生活的关键技术,并且还要完成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在神舟二号到神舟五号上,都开展了各种空间科学实验,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与前几次实验不同的是,神舟六号上进行的实验将是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飞船的基本设计状态就是多人多天飞行,但检验得一步一步地来,现在就到了检验“多人多天”的时候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神六”飞行任务是创造性的。

  多人多天的飞行任务,带来的最大挑战应该是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表现如何,还要为更长时间的太空飞行积累经验。

  记者:那么,具体地讲,多人多天的飞行任务,给工程各系统带来了哪些挑战?

  王永志:最大的挑战应该是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表现如何,具体说,就是如何保障多名航天员长时间在太空的吃喝拉撒睡。

  还有就是飞船内的环境控制,比如大气压力、温度、噪声,尤其是大气湿度。大家知道,飞船内的有效空间相对地面环境是比较狭小的,而两个航天员正常生活所产生的湿气却一点也不比地面少,如果不采取措施,飞船内的湿度很快就会饱和结露,会出现水珠,其后果不仅仅是航天员感到不舒服,漂浮在飞船内的水珠还会对飞船的电气系统产生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很好地解决。

  此外,对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异味也都要采取措施处理。对付这些问题我们都有措施,而且不止一套措施。如果自动系统出现问题,还为航天员准备了手动措施。应该说,这些措施前几艘飞船都有了,也都经过了适当的考验,我们还是有把握的。

  神舟六号还要为更长时间的太空飞行积累经验。“神六”飞行任务中,航天员要打开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要在轨道舱中工作、睡觉、吃饭、大小便等,这些活动都会引起飞船的姿态变化。也就是说,在太空中呈漂浮状态的飞船,只要人一动,飞船就会随之摆动。

  那么,哪些活动对飞船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飞船的姿态控制规律应该如何调整,航天员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动作等等,也是我们要进行的一个实验项目。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通过这次飞行进行验证。这些问题不解决,下一步的空间交会对接、出舱活动以及更长远的空间站建设就无法进行。

  中国已是航天大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论证、立项开始,就采取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我们的飞船问世后,技术水平就与美俄目前的近地轨道飞船相当。

  记者:衡量一个航天大国的标准是什么?我国是否已经进入航天大国的行列?

  王永志:我认为,衡量一个航天大国的基本标准是,能够独立自主地制定和完成有一定规模的航天计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已经是航天大国,并且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但是,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与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航天强国相比,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记者:美国、俄罗斯在40多年前就实现了载人航天,这意味着我们要用同样多的时间来弥补差距吗?

  王永志:不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论证、立项开始,就采取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而不是按美俄当年的步骤亦步亦趋。

  比如飞船。美俄的飞船都经历了从单舱到多舱的发展阶段,我们来了个技术大跨越,直接瞄准国际上第三代飞船,研制中国的三舱飞船。所以,我们虽然晚了40多年,但我们的飞船问世后,技术水平就与他们目前的近地轨道飞船相当。

  并且,我们的飞船还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国外的轨道舱一般作废弃处理,而我们的轨道舱可作为一颗科学应用卫星继续留轨运行。轨道舱增加交会对接机构后,还可以作为目标飞行器使用,这样就为载人航天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