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贵州白酒:合纵连横领风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10:14 贵州日报

  贵州盛产名酒,而贵州的白酒又集中在遵义。遵义地处黔北,是实现中国革命转折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山水园林成群,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历史等条件造就了遵义在中国白酒行业中的重要地位,遵义仁怀市更有中国酒都之称,四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八大名酒之一的董酒都产在这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贵州白酒的发展历经几度浮沉。先是群雄并起,百家争鸣;接着是势易时移,大浪淘沙;最后是以一袭红丝巾为标志的茅台酒引领群伦。

  乘时而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地方政府把白酒行业作为地方优先发展的产业,大量投资兴办酒厂,使白酒行业的加工能力迅速膨胀,一时之间,湄潭县有湄窖、遵义县有鸭溪窖、红花岗区有长寿长乐、习水县有习酒,数十种白酒声名鹊起,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各县均有自己的窖酒厂,而且在当地政府的税收扶持和资金援助之下,这些酒厂的规模均非泛泛,小酒厂更是不胜枚举,这一股兴办酒业的浪潮,老百姓称之谓“发酒疯”。在这一段需大于供的时期,各酒厂皆大欢喜,无虑无忧。而且,这一时期各酒类企业也确为地方财政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各地的纳税大户,在贵州形成了“两烟一酒”(烤烟、卷烟、白酒)的支柱税源体系,并且至今这种体系依然“残醉未消”。

  大浪淘沙

  贵州白酒行业的重复建设,盲目发展,一方面拉动了粮食等原辅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酿酒行业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造成酒类消费市场供过于求,白酒生产企业不但未能通过提高产成品酒的价格转嫁增加的成本,还面临降价竞争的压力,导致全行业效益低下。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国家为控制白酒行业对粮食资源的高消耗,对白酒行业消费税的政策主要进行了几次大的调整,2001年初,又规定白酒企业的广告费扣除额不得超过销售额的2%,超过部分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2001年5月份起,国家对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开始采用复合计税办法,除依率计征外,按每斤酒加征0.5元消费税,并废除了外购酒及酒精的已纳税款和受托加工代收代缴消费税准予抵扣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贵州白酒行业可谓雪上加霜。“事实上,最致命的问题不是五毛钱的从量征税如何,关键在于从量征收后那笔25%的税收,这才是那些本来就靠政策避税转移成利润、作为基本生存条件的酒厂说不出的苦衷。”一名酒厂负责人如是说。在高价格原料市尝低价位消费市场和国家政策控制的三重压力下,相当一部分管理松懈、不具有忧患意识的酒类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全线崩溃,鸭溪窖酒渐趋式微;湄窖酒厂步履维艰,“长寿长乐”名存实亡,甚至连八大名酒之一的董酒也没能幸免于难。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些县财政支柱顷刻间土崩瓦解,银行积累巨额不良资产。这对地方政府而言,真可谓“何以致忧,皆缘杜康”。

  “红巾”领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在白酒基本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之时,红丝巾、白玉瓶的国酒茅台却依靠强烈的忧患意识、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过硬的产品品质扶摇直上,产品销量连年攀升。“我宁可少卖一万吨,也不愿使茅台酒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利益受损。”茅台酒厂党委书记、总经理袁仁国如是说。就在一部分酒厂把偷逃税当成自救的“有效手段”时,茅酒集团却保持了数以亿计的年税收增长率,使贵州的酒类税收不降反升。兴亡谁能定,盛衰岂无凭。对于茅台酒的发展壮大,茅台酒厂厂长季克良认为税收功不可没。“现今税收政策调整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需要,但茅台酒前面数十年的原始积累却跟税收的支持不无关系。”季克良如是说。除了勤勉奋发之外,与时俱进是茅台酒业的一大制胜法宝,她以科学研究为依据的绿色营销加上厚重悠远的茅台酒文化,自然能令其香飘万里,中人欲醉。

  不仅如此,茅台酒还凭借其雄厚实力和一袭红丝巾的巨大诱惑力大搞合纵连横,周边不少濒临倒闭的酒厂在茅台的并购中重获生机,习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与四川郎酒一衣带水的习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到九十年代末陷入困境。并入茅台集团之后却起死回生,税收收入逐年增长,2005年1—8月茅酒(集团)习酒有限公司纳税1191万元、茅酒(集团)习酒销售公司纳税1455万元。今年茅台酒厂的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茅台集团的各个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也全线告捷。2005年1—8月遵义市入库酒类“两税”7.45亿元,除仁怀云峰酒业有300余万元税收外,税收的增长基本上是茅台酒主干部分及其并购的各类全资子公司带来的,这些并购酒类企业特别是习酒复苏的经历已使一些大厦将倾的酒类企业对并购怦然心动。据悉湄窖、鸭溪窖、董酒等也在与一些财力雄厚的企业商谈,看来贵州又将掀起并购酒类企业的狂潮。

  作者:牟韬 苟仁金 吴言林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