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交会交易中心主任助理李成侠——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10:41 南方日报

  人物专访

  本报记者 陈默

  记者:高交会上有很多海外展团,而且很多都不是第一次来,有的连续参加了好几届。您对此怎么看?

  李成侠:截止到现在,第七届高交会已经有23个国家组团参加,再一次打破了纪录。而第一年高交会仅仅只有5个国家组团。除了数量大幅增加,更重要的是参展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当初可能有些国家仅仅是抱着介绍或者推介国家、城市的目的来参加高交会,但今年的高交会,更多的国家是带着实实在在的项目来深圳的。国外的企业也非常希望把产品引入到中国来,因此要借助高交会这个平台。从这个角度说,高交会的国际化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

  而历届高交会在向国外的宣传、推介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国外展商知道深圳有个高交会,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方面是政府在外事活动中推介,另一方面是高交会直接向外国驻中国的商会、代表处进行宣传、推介。实际上,尽管参展的外国组团和企业越来越多,但我们的对外宣传、推介活动的总数反而在下降,这是高交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的最有力的证明。

  记者:今年6月,高交会首次在国外设立了配对洽谈的分会场,走出国门在奥地利进行日常的成果交易,这对高交会的国际化有什么意义?

  李成侠:高交会不仅仅是在这6天的展会里做工作,实际上,高交会在日常也会组织成果交易活动,活动通过会前信息发布、筛选和沟通,将条件与意向匹配的项目方和投资方组织起来,在指定的洽谈时间与场所内进行面对面的洽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永不落幕的高交会。

  这种配对洽谈自2000年首次推出后,以高交会分会的形式在北京、湖北、四川、山东、黑龙江、香港、广西等地举办了多次,有5000多家高新技术项目和1250多家投资商进行了“撮合配对”,成交项目近400个,成效非常显著。因此高交会今年首次尝试着将分会设在奥地利,这意味着高交会的日常活动延伸到了国外,可以为中国的项目方和投资方寻找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同时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国外更多的了解深圳,了解高交会,可谓是一举两得。

  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效果非常好,因此明年肯定会继续举行这类活动,而且规模会更大,选择的国家会更多。

  记者: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大展,对于专业化的要求相当高。高交会这方面的成绩怎样?

  李成侠:展览专业化是中国展览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宏观上看,专业化指展览业以专业产品展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在微观上是指从策划到操作这些具体办展过程的专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专业化的展览会与此对应。为了保证展览的专业水准,高交会分别牵手这些产业领域的资深会展公司或行业协会,如IT展合作伙伴是业界具有盛名的国际数据集团(IDG),光电展牵手的是亚威资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和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电子展则结盟中电创意会展。

  同时,在组织层面上,对企业来说,成交并不是参加展览的唯一目的,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树立企业形象、结识客户或维护客户关系越来越成为参加展览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展览会在专业层面上更上层楼。在这一方面,高交会无疑是成功的。根据零点调查统计的数据,第六届高交会的专业观众比例首次跨过六成大关,66.4%的比例比第五届整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专业观众人气指数为252,比第五届增加了六成多。这说明我们在提供专业化展览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专业的观众,走上了良性循环。

  从某种层面上看,展览的专业化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不逊于规模化。展览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但一味追求展览规模也可能导致“杀鸡取卵”,欲速不达。规模是否合理,要取决于产业的规模、市场的容量等多方因素。合理的规模才应该是组织者追求的目标。抑制扩张冲动,保持展览的高度专业化和最经济的规模和品质,对组织者来说更为艰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