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征文:节约教育“十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18:32 人民网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教育。一个人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他读完大学,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是进行节约教育的主课堂。节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搞好节约教育必须做到“十要”:

  一、要提高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无穷无尽地对地球不停地索取:开发——发展——更加开发——更加发展……从此山川开始变色,河流开始枯竭

,草原开始褪色,森林开始残喘。人类对地球资源无度地野蛮开发和疯狂掠夺,导致地球无法承受,地球非常不满地警告人类:古楼兰的烟消云散——玛雅文明的毁灭——亚特兰提斯的沉沦,等等。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构成如此严重的威胁: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等。如果我们人类要长久地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就要厉行节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专家建议把我国人均资源短缺作为基本国情,列入中小学教科书中,通过国情、时事教育,使广大师生从思想上对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笔者认为,这非常必要,每个学校都应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情教育。日本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个人口与资源、环境与文化相互协调的循环型社会,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中国国民要像日本国民那样,具有一种基于自身资源不足的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约意识和效率意识。

  二、要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绿色生活的思想,要让学生了解绿色生活,树立起绿色意识。绿色不仅仅是由树木、花草构成的风景,而且是安全、健康、清洁等等美好事物的象征。绿色生活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融为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涵盖了生产行为,又包括了消费行为。学校理化生实验也必须渗透绿色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大力开展废电脑、废电池及各种办公用品耗材的分类回收利用,推广使用再生纸;坚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生产、实验行为和消费行为中,都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抵御环境污染,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

  三、要调整不合理的教育的结构,防止人才高消费。

  现在社会“大才小用、高才低就”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十分突出;近些年国家的教育投资大部分流向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限制了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发展,致使初、中、高三级教育中的比例失调,严重影响到就业和经济发展。一方面,中高级的技术工人却严重匮乏,出现了重金聘请高级蓝领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研究生也出现了待业。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结构也不合理,普通教育比重过大,职业技术教育严重不足。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3年全国有750.58万初中毕业生、75.95万高中毕业生没有经过职业技术培训就走向了社会,成为了无技能的劳动力。多数家长都憋足了劲让学生走“上高中、读大学”的独木桥,考不上大学就直接务农或打工,很少进行后续的职业技能培训。在职业高中和技校读书的多数是与应试教育互不适应的学生,很多职业高中和技校、农中为了经济效益也变成了普通高中。这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技术农民的缺乏。这是一种因教育的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人才浪费现象。

  四、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节约教育。如果每一个孩子从小具备勤俭节约,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将使孩子们的一生受益匪浅;而且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才会有雄厚的基础和强大的力量。脑科学证明,孩子3岁的时候,大脑已经发展到了50%,到8岁的时候就达到了8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也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孩子进行早期节约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的节约教育,还要从父母抓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那充满好奇的眼睛,他们会不自觉的模仿我们。父母节约,孩子自然也不会浪费。

  五、要教师的率先垂范。教师是学生仿效的榜样,建设节约型学校,教师责任重大,理应率先垂范。教师带头做好节约工作,更新节约理念,时时处处精打细算,上上下下勤俭节约,营造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还必须认真解决好体制性问题,把降低能耗,节约开支,纳入教师考核之中,确保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六、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我们的校园中,水、电、粮食、纸张、图书、实验器材等的浪费现象也时有发生,不妨要求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滴油、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块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切不可舍“斜求“大”,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吃饭不剩、螺丝钉不丢、钱不乱花”的好习惯。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七、要明晰节约规则和节约规则的推广。新时期节约的规则是什么?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标准,在资源紧缺、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节约应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最大限度的节省,最大限度为后代多留些,最大限度地提高已开发不可再生资源的效益;以及对可再生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节约的新规则应在这个逻辑起点上重建。由此,应科学的规划不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开发,积极开展节约技术的发明创造活动,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水能、风能、热能等能源;建设循环经济,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等等。

  八、要营造节约氛围,增强节约文化的渗透力。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因此,文化对人的行为具有永恒持久、根深蒂固的影响。学校应充分发挥传媒的节约导向,如借助校园网、校电视台、校广播站、校报、黑板报等工具,加强节约能源的宣传。这种多渠道的教育网络,使学生时时处处感悟到节能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广泛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培育校园节约文化、班级节约文化,大力宣传节约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大力普及资源节约知识和技能,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组织活动,营造强势的节约文化氛围,通过强势文化的熏陶,使青少年潜移默化地形成“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才能使节约成为越来越多未来社会公民的行为理念。

  九、要破除观念障碍,增强节约文化的吸引力。现代学生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在现在校园屡见不鲜,要改面我们这种根深蒂固的爱虚荣、喜排场的“面子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破除节约是“扣门、小气”的观念,反对攀比、炫耀性消费,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破除节约与己无关、微不足道的观念,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意识;破除节约只是权宜之计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节约光荣,增强节约意识,做到身体力行。树立节约是长期战略需要的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要重视节约文化的继承、创新。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历史继承性,没有继承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没有继承,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辩证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节约文化建设才能既保持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节约文化,创作了丰富的节约诗、文、戏和节约格言警句,形成了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纽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节约文化建设要努力提高文化品位,体现时代特色。只有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使节约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既保持传统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营造节约的人文环境。

  节约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通过节约教育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人类才能长久地生存在这个地球上。这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应有的社会责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