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4:45 北京晨报

  两位航天员真情袒露

  2005年10月12日,茫茫太空中增加了两个中国人的名字:费俊龙、聂海胜。

  在神舟六号发射前的一次采访中,当时还没有被确定执行神六飞行任务的费俊龙和

聂海胜向记者敞开了心扉。

  关于神六

  “信心来自彼此默契”

  ●费俊龙:从神五开始,航天员训练本身就是选拔的过程。训练是残酷的,选拔是严格的。每个人都时刻准备着———上天,一定圆满完成任务;不能上,就从各个方面再好好准备,从头再来。风险肯定有,但风险是可以降低的。

  最佳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和聂海胜搭配,有一部分是自己的选择,也是专家根据平时的训练和任务的需要进行的搭配。海胜诚实、稳重、严谨,平易近人,好交往,爱好比较多。我们在一起很愉快。

  ●聂海胜:这次飞是两个人,有一个互相配合的问题,心理相容性要好,我们有一个心理医生从这方面培训。平时两个人尽量多地在一起生活、训练。性格、脾气、爱好,对事物的判断、反映、表情,双方都有了解,从表情上可以知道对方的认可或信任。时间长了,默契了,像乒乓球双打一样配合得好。

  这次飞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太空生活和工作,难度更大了。我们无论从心理上、训练上,都做好了准备。准备好了,风险就会小一点。

  关于选择

  “要一直向前走”

  ●费俊龙:我小时候很羡慕军人,喜欢战争片和红五星。从青年学生到军营这个过程,训练比较辛苦。我相信我爸说的那句话,首先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选择了,就要一直往前走。

  第一次听到“航天员”这三个字是在1996年6月,当时对航天员是干什么的还不是很清楚,以为跟飞行员差不多。年轻人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探索的精神,特别是飞行员,有对职业的那种追求,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报名。我坚持,我的选择是对的。

  ●聂海胜:小时候放牛,在牛背上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长出一双大翅膀,飞上了天。

  参选航天员的时候,爱人开始不同意,主要是安全问题。我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第一是“磨”,第二是多干活。

  选择这个职业,首先还是自己喜欢,想为国家做些应该做的事。杨利伟已经实现了飞天梦想,我们需要进一步去了解太空,了解外层空间,了解外星球,为以后更深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矗我们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应该说这个事业,我不来也会有人来,但是我能来的话为什么不来呢?当然,这个事是有风险的,但什么事情都有风险,既然选择了,我愿为之奋斗。据新华社

  神六英雄谱

  

“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

  费俊龙江苏昆山人,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他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安全飞行179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

  聂海胜湖北枣阳人,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他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他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各分系统负责人名单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 志

  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 宇

  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

  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

  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

  总设计师:侯 鹰

  (据新华社)

  同事眼中的英雄

  费俊龙:协调能力很强

  “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比较活泼,他是航校教员出身,在处理事情时协调能力很强。聂海胜神五时就是梯队成员,他平时话不多,但做事踏实,有很好的配合精神,一旦认为是正确的决定就会无条件执行。2002年,我和他搭档进行过沙漠生存训练。我们俩性格不太一样,我有什么主意他觉得有道理,就会认真负责地去做。他们肯定能比我在神五的时候完成得更好,这也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了神五飞行前训练的基础,又经过了两年多针对神六任务的训练,而且这次是两人配合,技术操作的可靠性和相互支持性都大大提高了,一加一大于二。

  家人眼中的英雄

  费俊龙:从小就是乖孩子

  费俊龙之父费长宝:我们家到俊龙这一代已经是三代单传了。我前两个孩子都是女儿,28岁那年生俊龙的时候,宝贝得不得了,特别是他爷爷,高兴得整天合不拢嘴。长辈们都把俊龙叫“三囡囡”,特别心肝宝贝他。他从小就是乖孩子。当时招飞的时候,爷爷不舍得俊龙去当兵。俊龙自己去报名,他对爷爷说:“我已经长大了,周总理小小年纪就离开家乡,我比总理那时大多了,生活上能自理。再说,我去的是部队,不是其他地方。”

  当了航天员以后,家里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他究竟干什么工作。有一次,他妈妈忍不住问他到底做什么,他说,还是飞,不过要比在空军飞得更高。

  乡亲眼中的英雄

  聂海胜:贫穷不坠青云志

  聂海胜小学和中学的同学肖居成:海胜读小学是在1973年到1978年间,当时农村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整个村庄实行集体劳动,每到周末或假期,我总和海胜一起割草、撂麦子、拾麦穗、摘棉花,海胜从不叫苦。由于家里穷,他的生活费很少,经常带些咸菜到学校吃。

  聂海胜高中同学史天东:海胜自小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好。一起读书的时候,学校旁有一条排水管道,离地有一层多楼高,同学们都不敢在上面走,惟独海胜能轻松走下来。而且,他从小就喜欢飞机,家里虽然穷,但经常从同学那里借来一些关于飞机的书。记得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布置搞一些小创作,他的作品是用泥巴做的3个飞机模型,当时就获得了老师的表扬。

  聂海胜中学老校长杜本武:海胜很争气,中学时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物理成绩优秀,物理老师经常让他在黑板上给大家讲一些习题。海胜因此成了班上的“小物理老师”。据新华社

  ■“航天员工程硕士”即将开班 ■十几位航天员全体上课

  英雄落地就奔清华读研

  晨报讯(记者 代小琳)包括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内的我国十几名航天员在神六落地后,将全部赴清华大学攻读航天工程专业硕士。记者昨天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获悉,清华将专设“航天员工程硕士班”,除十几位现役航天员外,今后我国培养的航天员都将到清华读研。

  昨天,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透露,等到神六落地之后,已经酝酿很久的“航天员工程硕士班”将正式开学。现役航天员将全部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

  “航天员工程硕士班”的课程正在设置中。航天员们预计在清华大学学习两年,考试合格后,将会获得“航天工程”硕士学位。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负责人透露,现在学院预计为航天员们开设10门课左右,这些课程都是专门为航天员设立的。因为航天员们本身已经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清华开设的课程更多涉及航天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比如说,我们将开设物理、电学、力学、人体环境控制等方面的课程。我们考虑的不光是他们的专业知识培养,同时也帮他们为退役之后的需求做好准备。”

  据了解,大约有10余名清华教授将为“航天员工程硕士班”授课。另据清华大学透露,除现役航天员外,我国未来招收的航天员,包括可能培养的女航天员,都将进入清华大学“航天员工程硕士班”学习。

  ●相关链接

  专车接送上下课

  作为航天员,到清华读研究生并不像普通的学生那么“随意”,而且他们也并不是“专职”学生。由于航天员的生活条件要求极其严格,他们不可能在清华住宿,也不可能在清华食堂吃饭。在读书期间,他们依然会坚持训练。航天城将派专车统一送他们到清华上课,上完课再统一将他们接回航天城。

  英雄签名信

  回复小学生

  晨报讯(记者 王大鹏)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了一件来自北京的珍贵礼物——在“我给神舟六号航天员写封信”征文活动中脱颖而出的11封信。本次征文活动从2005年7月5日开始,截至9月5日,全北京市共有2600多所中小学校参加了征文活动,共收到信件近4万封,其中评出的特等奖作品11封昨天随神六升空。

  在神六升空前,航天员大队的六名航天员集体给孩子们写了一封回信。信里说,“你们在信中为我们呐喊鼓劲,使我们勇气倍增。你们提到的关于外星人的新奇想象,让我们仿佛在看一部精彩的科技电影;你们提到的‘太空基因改良’以及‘太空环保’,真让我们为你们所拥有的广博知识和社会责任而感到高兴……”回信的最后还附了六位航天员的签名。

  本报专访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

  神六发射

  成功四大标志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昨天在观看完神六升空的过程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龙院士表示:“发射完成得非常漂亮!”他说,神六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共有四大标志。

  整点起飞丝毫不差

  “预定9点整起飞,果然丝毫不差,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龙院士说,“在点火之前,所有工作都是按程序,一个个环节顺顺当当地走下来,这说明前期的测试准备工作非常顺利。发射没有延后,说明在地面时表现很好。”

  没有发生逃逸行为

  龙院士认为第二个重要标志是,火箭在起飞前约半个小时,旁边的固定塔架、工作平台就都撤了,“火箭像一根电线杆一样,一直到发射后约120秒,也就是逃逸塔逃逸之前,没有发生逃逸行为。这说明在此期间,火箭非常正常,不需要逃逸。”

  升空程序按时分离

  “火箭从点火,起飞,120秒后抛逃逸塔,抛助推器,接着整流罩分离,最后船箭分离。飞船和火箭完全按预定的程序按时分离。之后,运载火箭准确把飞船送入轨道。这个过程相当漂亮!”龙院士说。

  首次实时观测火箭

  “发射时,从画面里能看到两个火箭助推器的脑袋以及尾部的发动器点火情况。龙院士说,“这是我国火箭史上,第一次在火箭上增加了图像监测系统。效果挺好!”

  晨报记者 王海亮

  本版图片 新华社/发

  张柏楠

  接任飞船总设计师

  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未来空间站的设计总管由一位新人接任。张柏楠,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固体力学系,3年后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得了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35岁的他出任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

  神舟六号任务紧张进行的时候,张柏楠已经投身于我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论证工作。他从系统工程角度,提出了5种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为领导决策、后期论证打下了好的基矗据新华社

  三位老航天人

  做客TOM网聊神六

  晨报讯(记者 王娜)“航天事业是非常艰苦的,是高风险、高投入的理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几十年了,当初那里都是戈壁滩,只有几个人,收份报纸和信都很难。我们在那里的时候,跟家里都不能讲。后来,我到新疆工作,在大山沟里,根本没有老百姓。”

  提到自己的航天工作和年轻人的航天理想,曾在酒泉基地(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了11年的老航天工作者刘增田感慨万千。

  昨天,刘增田、刘春田和夏炎三位老航天工作者做客TOM新闻中心,畅谈神六升空与中国航天发展的艰苦历程。

  ●航天事业需要年轻人

  很多网友表示出对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对此,刘增田表示,要想搞航天事业,条条大路通罗马,因为航天本身是综合事业,不是单纯发射火箭。比如在能源、材料、工艺、元器件、研制、发射测控等各领域都需要人才,确实需要年轻人。但他同时告诫有航天理想的年轻人:航天事业是很艰苦的。

  刘增田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载人飞船进太空的时代,每走一步都历经了很多的艰辛。他回忆起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的时候,为确保通讯畅通,隔着不远的电线杆就有人站岗,而且当时的场房和现在根本没法比,条件很艰苦。

  ●航天探索意义重大

  针对有网友提出航天探索耗资巨大是否值得的问题,三位老航天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朴素地解释了航天探索的重大意义。

  刘增田说,航天探索与老百姓生活其实是紧密相关的,比如在通讯领域,现在老百姓看电视是很普通的事情,可如果没有通讯卫星现在不可能百分之百覆盖,不可能在小山村里收到信号。再比如,随着卫星事业的发展,现在哪里的奥运会都可以现场直播。

  他还讲到卫星定位问题,有了定位,汽车不管开到哪里去,随时都能知道位置;哪里失火了,随时可以监测到,消防车可以马上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