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听唱新翻杨柳枝”(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4:56 舜网-济南时报

  “齐鲁四大教育家”

  从1901年山东大学堂设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短短的十年间,济南的新式教育发展迅猛,成了山东省的教育中心。在此期间,山东省培养了上千名中高等学校毕业生,这些人绝大部分又被充实到各类学校中,成为新式教育的铺路人。到了民国初年,这批人成为济南乃至山东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中,范明枢、鞠思敏、于明信、王祝晨四人最为有名

,人称“齐鲁四大教育家”。限于篇幅,这里仅介绍范明枢和王祝晨二位,读者从中亦可窥得当年济南教育之一斑。

  范明枢(1866~1947年),名炳辰,字明枢,山东泰安人。1903年考入山东师范学堂,1905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学习师范教育。回国后先在泰安从事教育活动,后在济南创办模范小学,1919年受聘任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监,1920年受聘任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二师”)校长。他任二师校长达八年之久,为二师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范明枢认为,师范教育应以培养道德高尚、追求真理、学识渊博的教员为目的,于是,他定“真、善、美”为二师校训,并亲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与师生共勉。他尊重老师,爱护学生,自己一直坚持在学生食堂与学生共同进餐,在融洽的气氛中跟学生平等交流。

  范明枢还坚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他初任二师校长之际,正是五四运动后中国学术思想较为活跃的时期,范明枢支持学生成立“黎明书社”,广泛读书。于是,《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和鲁迅、瞿秋白的著作在二师广为流传。同时,康有为、梁启超、梁漱溟等著名学者也应邀到二师演讲。1926年,共产党在二师校内组织学生演讲会,“二师学生几乎人手一册《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校内革命气氛非常浓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疯狂屠杀中共党员,二师的进步势力受到了迫害。因不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范明枢愤然辞去了二师校长之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年逾七旬的范明枢联合知识界人士积极参加抗日活动,直到1947年病逝。

  王祝晨(1882~1967年),名世栋,字祝晨,山东齐河人。1903年就读济南校士馆,1905年被选入新成立的优等师范,1905年完成学业。辛亥革命后,王祝晨先供职省提学使司,参与全省教育普及计划的制定,后与刘冠三、鞠思敏等人共同创立私立正谊中学。

  王祝晨抱着“教育救国”的理念从事教育活动。1915~1918年,他任省立二中校长,当时,二中校址狭小,设备简陋,学校管理松弛,学生违纪者甚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王祝晨四处奔走,一方面争取经费,扩建校舍,另一方面选聘优秀教员,提高教学质量。并实施从严治校。1922~1926年,王祝晨出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在此任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大包围教育法”,即:“对学生的培养教育,采取大包围政策。所谓大包围者,是指学生在校之耳闻目染,无处不是教育之内容,无时不受文化之浇灌,促使一代青年从速成长。”为此,他请了一大批学者到校讲学,其中有沈尹默、周作人、陶行知、黄炎培、张伯苓等。

  抗日战争期间,王祝晨随山东中等学校南下四川,任教于国立六中。抗战胜利后,他又返回济南,执教于济南一中和正谊中学。济南解放后,他出任济南一中校长,为济南一中的发展鞠躬尽瘁。1967年,王祝晨因病去世,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从袁世凯创办山东大学堂到季羡林在新育小学附近的工地上读闲书,这中间的跨度便是济南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的一段时间里,济南的近代教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蓬勃发展的新式教育不仅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内容,而且也比科举教育更加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季羡林当年看闲书便是其中的一例。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济南人顺应时代潮流,求新求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已经僵死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选择了开启心智、教人积极进取的新式教育模式。诚可谓“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郑连根 张继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