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嘉定“发车”(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5:16 人民网-华东新闻

  F1中国站近在眼前,“汽车嘉定”渐出水面。从4年前上海国际汽车城在嘉定启动,到最近上海将其定位为综合性国际汽车城,嘉定定位只是上海重建城市架构中的一环。但从“汽车嘉定”的定位,应能看出上海在重构产业布局时,更着力城乡协调与城市功能转化的大课题

  嘉定定位的背后:上海“重新安排山河”

  F1说来就来。日本站的轰鸣声尚未消散,10大车队已疾速驶入上海嘉定。这个周末,经过一年的等待,近30万人次的观众将在此地迎来本年度的F1收尾之战。

  尽管比赛总有竞争与悬念,但人们或许已经感受到,与去年首次F1赛事不同,今年的嘉定少了几分紧张与不安,更多的是“汽车嘉年华”的节日氛围。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的赛事被纳入汽车文化节的一部分。同时,国内首创的汽车主题公园开门迎客,而第一条汽车文化旅游线路也在国庆期间开放。

  显然,眼下的嘉定正酝酿与发生某种变化。今年7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复,明确了嘉定区的功能定位:立足长江三角洲,依托全市综合优势,着力探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把嘉定建成汽车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综合性国际汽车城,使嘉定成为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综合实力和较强辐射能力的组合型现代化新城。

  “汽车嘉定”正呼之欲出,嘉定区区长金建忠把这看作水到渠成。因为嘉定的安亭镇是中国轿车的摇篮,第一辆上海牌轿车和桑塔纳轿车都在此诞生。而去年,嘉定区域内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达551.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1%。

  不过,嘉定定位只是缩影。眼下,上海正以“重新安排山河”的魄力,凝聚智慧雕琢旗下各区的功能造型。目前,包括浦东新区、嘉定和崇明的首批3个区县功能定位已经完成。如今,提到“先行先试”,人们就会想到“浦东”;提到“生态”,会想到“崇明”;而一说到“汽车”,脱口而出的则是“嘉定”。

  在这背后,或许能看到上海的深层战略图谋。今后,上海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空间,由6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拓展到6400平方公里的整个城乡陆域。同时,根据“市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体现实力水平”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汽车城”扩容的图谋:城乡如何协调发展

  在上海的版图中,塔庙村只是郊区西北角的一个小点。现在,由于坐落在上海国际汽车城中,加上一系列汽车配套企业落户,塔庙有了“汽车城里汽车村”的美誉。

  上世纪80年代,塔庙村民在地里劳作一天的收入只够买一包3角5分的前门烟,集体积累为零。去年,塔庙村实现利润8500万元,人均收入1.38万元。而当地村民把这种变化,归于汽车城建设的机遇。

  2001年9月,首期规划占地68平方公里、集六大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国际汽车城启动建设。现在,集制造、贸易、科教、研发、博览、竞技、旅游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汽车城已初具规模,成为构筑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翼。

  目前,汽车城已扩大到嘉定全区463.9平方公里。如今的“汽车嘉定”,拥有国内惟一能够承办F1赛事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全国交易量最大的二手车市场和引人注目的大众汽车厂。

  从“汽车城”到“汽车嘉定”,意味着嘉定定位并不仅仅是产业定位,更是城市定位,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有力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现在的上海郊区,继松江新城、临港新城之后,嘉定新城建设已经正式拉开序幕。嘉定区内将形成新城、新市镇和中心村三级城镇体系,整合嘉定主城区、安亭、南翔三个组团,构成组合新城,未来将集聚100万人口。

  或许,今后的上海将在不同的区位发展出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具有相应产业结构和城区形态的功能中心区,从而形成功能、产业、形态既有差异、又融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形态格局。而其目的之一,显然是在全市区域消除城乡差距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从“大众”到F1:上海根本出路在服务业

  在很多人看来,当年嘉定之所以有这个底气,原因在于有大众汽车厂在此落户。去年,该厂的汽车产量突破了40万辆。

  现在的嘉定人,却更愿意把F1中国站赛事看作“汽车嘉定”的名片。“F1来了之后,嘉定的旅游一下就火起来了。”区长金建忠的说法自有他的依据。在2004年F1首次登陆中国前后一周时间里,嘉定城内一房难求。目前,第三产业占嘉定GDP的31%,金建忠说,到2010年,这一比例争取达到38%。

  或许,从“大众”到F1,“汽车嘉定”正从纯粹的产业集聚,转向汽车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发展新路。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仅是嘉定的变化,更是上海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后几年,上海人均GDP将经历5000美元至75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也将进入功能性发展的新阶段。而这将是上海经济结构大调整、城市功能大提升、创建世界级城市的关键时期。

  计划经济时代打造的上海是个制造业中心,但符合上海人力资本、适应上海生产力发展的应是服务业。能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关系上海率先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更重要的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也是上海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

  与之相对应的是,2001年,上海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首次突破50%大关。就在这一历史性变化后,与二产高歌猛进对照的是,上海第三产业发展增速似有一定减缓之势。在这个时候,现代服务业无疑将成为上海发展的重点。只有在以金融、贸易、交通、通信、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构成上海三产的核心内容时,上海才基本达到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而F1的“场外效应”,正主要集中于此。

  其实,嘉定定位只是上海重塑城市架构中的一环。但从“汽车嘉定”的行驶方向,应能大致看出上海“重新安排山河”的背后,是重构产业布局,更是城乡协调与城市功能转化的大举措。

  (本报上海10月12日讯)

  《华东新闻》 (2005年10月13日 第一版)

  作者:本报记者 高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