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冰心的珍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5:4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冰心的珍宝(图)
复制的冰心故居客厅一角

  在冰心诞辰105周年之际,冰心文学馆举办了“冰心生平与创作展览”,展出了大量冰心遗物。2004年初,也就是冰心逝世五周年的2月28日,我带领冰心文学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冰心生前居住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楼,整理和接收一直存放在这里的冰心遗物,陆续以3个10吨的集装箱,将那大量的遗物运回了福州。

  面对这一大批遗物,我想起了冰心曾写过的一篇文章《丢不掉的珍宝》,上世纪四十年代她便称所得到的作家赠书、赠画等等为“珍宝”,现在这些遗物中就有这些珍宝。

  冰心遗物运回福州后,经媒体报道,各方都很关心和重视,省政府为此拨专款90万元,用于展厅的改造和奖励家属,同时,福州市和长乐市也分别拨给专款50万元与20万元,用于收藏保管和展出这批遗物。

  冰心文学馆先后运用了15人次,共计300多个工作日,来整理这批数量达15000多件的遗物。其中有杂志2778本、书籍5592本、字画41幅、照片135张、手稿30页、手迹27页、信件5000多封、贺卡1000多张、签名本28本、证书125本、笔记与日记5本、家庭账本6本、衣服97件、被褥11床、礼品63件、工艺品97件、音像制品8件、生活用品124件、家具45件等。

  这些遗物储藏了很大的信息量,从中可解读出主人的生活足迹、性格、爱好、气质与习惯等,也可从非文本的角度,理解冰心的作品与文学精神。尤其是那些从未发表过的手稿、笔记、日记和书信等,填补和丰富了冰心的作品内容,成了研究冰心的重要资料。1970年后,70岁高龄的冰心,曾二进湖北咸宁与沙洋“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一般认为,“文革”期间冰心没有作品,实际她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亲情写作的方式,那就是在“五七”干校寒冷冬夜的煤油灯下或在露天的膝盖上,致家人的信。这些信经过整理,一部分(计28封)发表在今年第五期的《收获》杂志上。冰心在信中以看似轻松的语言叙述苦难,在那些轻描淡写的文字中,隐含着老作家的无奈与荒诞般的思考,并以她一贯的亲情方式,表达着对家人的爱与思念。

  在改造后的“冰心生平与创作展览·旅居日本”单元中,存列了冰心1947年在日本学习花道时的笔记,冰心一生爱花并且有很高的欣赏水平,从中可见一斑。这是冰心文学馆目前收藏的最早的冰心手迹。同时存列的《致家乡的小读者》、《回忆五四》、《祖父与灯火管制》等手稿,都是第一次面世,可见晚年的冰心书写习惯与写作方式。在11个单元的展览中,均增加了这次从遗物中整理出来的部分珍贵实物,包括民国初福州的皮箱和上世纪二十年代冰心结婚时其舅舅赠的脱胎漆托盘,1923年在美国留学时使用的暖手壶和文具,1925年梁启超为其书写的集龚楹联,三十年代开始在燕京大学使用的古铜托盘,四十年代在日本穿过的貂皮大衣、用过的缝纫机、压面机等,五十年代回国后,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实物就更多。

  在展厅的中央,复制了冰心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的故居,这里的一切,包括门、窗、暖气片、床、桌、椅、沙发、书柜等,都是从北京运过来的,冰心生前都使用过。复制后的冰心故居,仍然散发着冰心在世时生活在这个屋子里的气息。我曾请冰心的女儿吴青、女婿陈恕来确认这个复制故居各项摆设与存列的位置,当吴青一走进“故居”,见到这熟悉的一切,闻见那熟悉的气息,立即泪流满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0月13日 第七版)

  作者:王炳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