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贫困中的微笑(连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6: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贫困中的微笑(连载)(图)
马拉维妇女手捧睡莲根请记者品尝。

  本报记者 李锋摄

  本报特派记者 李锋

  在马拉维,世界粮食计划署除了开展农业扶持、医疗救助等项目外,还在很多地方设有救济粮发放点。记者在曼克豪奎粮食发放点看到,粮仓前面的空地上人山人海。工作人员介绍说,每户灾民每月可领取50千克的玉米。由于联合国募集的粮食数量有限,加上当地交通不便,目前符合发放条件的家庭中只有55%能够领到救济粮。

  虽然粮仓周围挤满了人,但发放过程井然有序。领粮队伍慢慢前移,没有人拥挤。符合领粮条件的家庭都是当地贫困户中的贫困户,他们在一张证书上按下手印,然后从仓库中领一袋50千克重的玉米,用头顶着离去。在马拉维,贫穷的人们迄今仍保持着一种朴素而善良的传统习惯,即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接济。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50千克玉米可维持当地一个家庭半个多月的生活,如果领到粮食后再分给亲朋好友一些,一袋玉米还能维持多长时间就难说了。

  记者发现,领到救济粮的人满心欢喜,那些没有或可能领取不到粮食的排队者也并不显得失望,更没有因空手而归便气恼生事的。非洲人乐观开朗的天性此时此刻表现得异常突出。尽管许多人忍受着饥荒的煎熬,但他们的脸上依然保持着笑容。由于记者是在场唯一的东方人,许多当地人非常热情地同记者打招呼。当他们得知记者来自中国时,立即有人大声说中国面积很大,人口很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这充分反映出,马拉维普通民众对中国充满了好感。

  记者还听说,在粮食短缺时,一些饥饿的马拉维百姓会冒着被鳄鱼伤害的危险,潜入河底挖睡莲根充饥。在一位热心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一位手里攥着睡莲根的妇女面前,接过她递上的一块睡莲根,放到嘴边。一股混合着淤泥和汗臭的难闻味道扑鼻而来,咬一口后,睡莲根便露出乳黄色的果肉,味道像煮熟的土豆,并稍稍有点苦。虽然难吃,却是救命之物,马拉维饥饿的百姓有不少就是凭此度日的。记者掏出50马拉维克瓦查送给这位妇女,算是回报她请记者品尝睡莲根的慷慨。她不好意思地接过钱,身体微微下屈表示感谢,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叹声。记者很快离开了围观的人群,因为他们的欢呼让记者不安。恶劣的环境和艰难的生活,并没有使这些生活在困苦中的人们陷入悲悲切切,只要遇到快乐的事情,他们就会露出热情的笑容。

  而这一切,都让记者感慨不已!(全文完)

  (本报马拉维利隆圭电)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3日 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