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历史不容忘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6: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历史不容忘记(图)
侯耀忠

  河南省豫剧一团排演的大型现代戏《红菊》根据周大新的小说《左朱雀右白虎》改编,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两个家庭、两代人,在日寇刀枪威逼下为保护民族文化瑰宝———汉画石刻,与敌人展开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悲壮故事。该剧震撼我们心灵的,不止是一幕幕血染的历史,不止是我们民族遭受的凌辱和战争带来的沉痛灾难,而是在这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中,所闪现出的心灵之美、人性之美和人格之美,所展示出的对民族尊严、文化尊严和生命意义的深刻表达。

  《红菊》在同类抗战题材中其艺术思维、艺术视角是独特的,它把目光投向了日本军国主义,依仗自己的军事优势,贪婪地对中华民族实施的文化掠夺。《红菊》就是抓住了民族精神的内核———民族文化这条主线,向我们展开了一场掠夺与反掠夺、占有与反占有的惊心动魄的斗争。这场斗争又浓缩在两个家庭、两代人的命运变化中,紧紧围绕着剧中人物的爱情的毁灭、家庭的毁灭、事业的毁灭、生命的毁灭这四个层面逐步展开。

  《红菊》就是在编导设置的几个毁灭中,描绘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在残酷的历史背后,是民族精神、民族尊严和民族忧患意识的强化和张扬,是侵略者反人性的罪恶嘴脸的大暴露。同时,这种毁灭作为一种沉重的代价付出,换来了古汉墓和民族文化的幸存。况且,在日军侵华战争中,这种毁灭是必然的,不可回避的。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才凸显出人的本质、人的灵魂、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才能传达出历史真实的声音和生命的赞歌。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先人的血肉之躯,造就了历史的不朽,造就了民族文化的辉煌。

  《红菊》是悲壮的、深沉的,同时又是温情脉脉的。满台人物在日寇的屠刀下都一个个壮烈地倒下了,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一腔赤诚与坚韧,保住了地下的古汉墓,保住了民族的血脉,给敌人留下一个难解的“谜”。这种铁骨铮铮的刚强和悲壮,与全剧充盈的亲情、友情、爱情在风格上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编导巧妙地将两者和谐地统一于剧情中。在特定的残酷“情境”中,依然流动着相互间的关爱,流动着从血管里涌出的真情、激情和深情。父亲对女儿的厚爱、母亲对儿子的挚爱;学生对老师的敬爱,哥哥对妹妹的关爱,这些人世间最普通但又最珍贵的爱,渗透每一个情节,浸染每一句台词,注入每一个细节。战胜日寇靠的是正义的力量、民族的力量,同时靠的又是这种情感的力量,心灵的力量,爱的力量。因为这种情感由个人的、家庭的、事业的,已上升到民族的、时代的、民众的,它成了一种象征、一种代表,其内核是滚滚涛涛的爱国之情,已汇成了埋葬敌人的汪洋大海。《红菊》告诉我们:历史不容忘记,战争不再重演。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3日 第九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