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幕盛典醉金陵(热点直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6: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幕盛典醉金陵(热点直击)(图)
本报记者 薛原

  慨叹过风雨钟山,孕育出悠悠秦淮。千年的沧桑与荣华早已融入这座古都的血脉,还有什么能使之动容。

  今晚,金陵夜色中,十运会动地而来。

  幕启看时光流转

  千年一夜,万众痴狂。这台集中了国内最优秀创作班子的开幕式表演,动用了8000余人参与,舞者用心用力,观者喝彩连连。这样的心血之作,成功本是题中之义。

  然而,以江苏人的眼光和心思,开幕式固然流光溢彩,大手笔其实早已铺开。开幕式前,记者在如潮的人流中偶遇何达老人一家,全家人正兴奋地挥手拍照,“这里原来就是我们的家,如今全变了。拍照留个纪念啊。”

  2002年,奥体中心动工,当地居民需要搬迁。世居于此的何达虽然不舍,但为了十运会也只能咬牙告别。如今,全家已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条件比原来强了不少。这次回“老家”看看,少了留恋,多了惊喜。

  为十运会建设的奥体中心,已经带动起原本偏僻的河西区成为南京新的旺地。奥体中心两条巨大的斜拱气势恢弘,因为通体红色,被形象地称为“红飘带”。两条红飘带舞起十运会的光彩,十运会的舞台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烟花里体会热情

  漫天烟花点燃了人们的激情。欢腾声中,灿烂开场赢下头彩。东道主举全省之力办十运,明白“开门红”的意义,更应懂得“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

  抵达南京不过两天,记者已感受到了江苏人的热情与细心。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桥梁,志愿者们也许经验尚缺,但微笑与耐心让你多了一份理解。

  如果说奥体中心的硬件已达世界一流水准,遍布全省的场馆成为各地的标志建筑,那么,接下去的11天时间里,最大的考验无疑来自“软件”———组织与接待能力同样是考验一届大型运动会的重要指标。在这方面,江苏正在向人们展示它的努力。

  立足全运望奥运

  一个通体银白的巨型机器人缓缓掠过奥体中心的上空,手中高擎火炬,十运会火炬以这样充满科技色彩的方式点燃,不由让人想起正在太空遨游的神舟六号飞船。

  北京奥运提出的科技、人文、绿色三大理念,正由十运会率先实践。在竞技层面上,全运会已被看作是奥运会的练兵场。而面对2008年奥运会,十运会更成为一次难得的全面演练与检验机会。据悉,此次全运会,北京奥组委也派出了不少工作人员加入其中,亲身感受举办大赛的纷繁与条理,以积累经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逢“十”往往意味圆满,而首次以申办形式确定主办地,使全运会在第十届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本报南京10月12日电)

  开幕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3日 第十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