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见证始于投入(金陵夜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6: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汪大昭

  在南京五台山体育场采访,巧遇天津日报同行白金贵。年过六旬,老白成了白老,已经退休好几年。别的不敢说得意,说起采访全运会,他却有着值得自豪的纪录──前后总共七届。据说,在中国体育新闻史上,尚无采访全运会次数更多的人。

  这样的纪录于个人或于事业意义何在?白老说,十运会前,报社负责人点将要他重新披挂出马,可见十分看重他以往26年的采访经验和对全运会沿革发展的熟知。这是许多后生所不及的。像这样采访过七届全运会而情有独钟者,其实未必不知世界大得很,热闹的赛事多得很,然而全运会最能反映中国体育竞赛体制的时代特征。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首先要做见证者,一些晚辈同行不屑于采访全运会,恐怕要在职业生涯中缺课。

  有伟人留下名言:“生活中没有旁观者”。就拿十运会的开幕式说,一位算不得体育迷的朋友仔细收看电视转播,开幕式进行到一半,便将手机短信发到南京说:“真不错呀!”笔者有幸前后看过九届全运会的揭幕盛典,前两届给人印象最深的分别是大型团体操《青春万岁》和《革命赞歌》,后来渐渐变得半文半体,如今虽然还叫文体表演,却是从里到外突出文化,有民族的和历史的,也有地缘的和现代的。从萨马兰奇到罗格,国际奥委会要员都对中国的全运会开幕式看不够,甚至说过“这是我所看过的最好的开幕式”。

  只有置身于盛会之中、生活之中和事业之中,认真地投入,才能品味其中的甘甜苦涩,才会产生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期盼,做出与时俱进的努力。古都老旧的五台山体育场不声不响地见证历史,那些几天来一直为得到开幕式入场券而奔走的人们不也是为了一次亲历和见证吗?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3日 第十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