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星海(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6: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奚启新 武卫政 蒋建科 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二次出征。 10月12日,凌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漠无边,秋夜风寒。 航天员公寓里,许多人彻夜未眠,只有航天员安然入睡。 2时许,航天员们在工作人员的招呼下起床。随行医生开始为他们做最后的身体检查:一切正常。 4时许,他们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穿上了航天服。 5时20分,组成神舟六号飞行乘组梯队的6名航天员登台亮相。执行这次任务的航天员是费俊龙、聂海胜。 费俊龙,40岁,江苏昆山人,大学文化,1982年入伍,曾为空军特级飞行员;聂海胜41岁,湖北枣阳人,大学文化,1983年入伍,曾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两人现为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在空军,费俊龙和聂海胜都是飞行员骨干,多次立功受奖。经过严格的选拔,他们从1500多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脱颖而出,1998年1月,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费俊龙、聂海胜认真学习,刻苦训练,超越自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选拔综合考核,入选神舟六号航天员乘组。 12日上午,他们肩负祖国重托,出征太空。 费俊龙:驭飞船蓝天作画 今年40岁的费俊龙,出生在江苏昆山,离古镇周庄不远。家乡浓厚的文化底蕴,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小他就喜爱绘画和书法,上学经常背着一卷宣纸。那时候,他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1982年高中毕业时,听说空军要到学校招飞行员,他动心了,驾驶飞机翱翔在广阔的蓝天上作画,那该多美啊! 费俊龙瞒着家里,悄悄地报名参加了飞行员体检。几轮检查下来,他成为全县仅有几名体检合格者中的佼佼者。回家的路上,他看见在田间劳动的母亲,高兴地说:“妈,我要当空军飞行员了!”谁知母亲听后一句话不说,默默地回家了。费俊龙是家里的独子,母亲舍不得他远离,更舍不得他去当飞行员,从事危险性的工作。父亲知道后,说了一句话:“你既然选择了当飞行员,那就要干好。” 这句话成了费俊龙的人生座右铭。两年后,费俊龙以全优的成绩从空军飞行学院毕业,分配到西北某空军飞行部队。到部队后,他当飞行教员时,被评为全空军的优秀飞行教员;担任飞行技术检查员时,不仅处处率先示范,而且对飞行中曾经发生过的各种事故归类分析,编写了一部题为《警钟长鸣》的飞行事故调查报告。1992年7月,他驾机进行高空性能试飞时,面对燃料不足的意外事故,临危不惧,机智果断地以最经济的状态飞行,避免了一次机毁的重大事故。1997年,费俊龙成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费俊龙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与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等人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一员。 入选航天员后,费俊龙依然牢记着父亲的话。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体质训练、从专业技术学习到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从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到心理训练和救生与生存训练,每个项目,他都获得了优异成绩。在神舟五号飞船首飞训练时,他是进入强化训练的5名航天员之一。 竞争是激烈的,也是公正的。费俊龙最后没能入选首飞航天员梯队。刚开始他感到有些失落,但很快就平静了。他坦然地说:“因为14名航天员只能有1人上天,必须选择最优秀、最全面的人。”平静之后的费俊龙,以更昂扬的状态和更加倍的努力,投入到了神舟六号飞行训练中。 神舟六号要在太空进行多天飞行,针对这个特点,有一项头低位训练,就是要求航天员以头低位姿态平卧5天5夜。短时间的头低位,血一下子涌向头部,人就感到发涨、难受。5天5夜不变,不要说头低位,就是正常姿势躺着,一般人都受不了。在头低位状态下,吃饭喝水都是一种痛苦。吃饭时胃很不舒服,吃下去的东西总像要从胃里跑出来似的;喝水,不及时咽,就从嘴里流了出来。特别是在心理上,更是对航天员严峻的考验。凭着惊人的毅力,费俊龙顺利通过了全部训练。 入选神舟六号航天员乘组后,他与聂海胜一起,更是从严从难进行训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为航天员准备了4本飞行手册:《正常飞行手册》、《应急与故障处理手册》、《飞船手动控制手册》和《航天员操作指南》,总计近40万字。这4本手册虽然在飞行时可以查看,但训练时要求他们把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处置方案,烂熟于心,做到不看手册就能处置。 费俊龙不仅做到了,而且有时还让教员吃惊。有一次训练时,教员出了一道题:“导致某异常情况返回的故障模式有几种?”教员准备的标准答案是5种,费俊龙答了6种。教员感到很惊讶,这第六种故障模式对不对?结果一查,果然准确。 费俊龙成为航天员后,很长时间没有告诉父母。家里只知道他从西北调到了北京。有一次回家探亲,母亲忍不住问他:“你现在到底做什么工作?”他笑一笑回答:“还是飞行,不过要比在空军时飞得更高。” 今天,英雄的母亲,将亲眼看到儿子飞得有多高。 聂海胜:牧牛童今上太空 迈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上,聂海胜依然是那样的从容,微笑着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2003年10月15日,作为神舟五号飞船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的聂海胜,首次出现在这里时,他的从容,他的微笑,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但对聂海胜来说,毕竟有几分遗憾,没能飞向太空。 今天,聂海胜终于可以梦圆太空了。 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市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上学读书。虽然家境困难,但全家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在学校里,聂海胜聪慧好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由于父亲不幸早逝,刚上初二的聂海胜不得不停学,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劳力,他要去挣钱贴补家用。 学校的老师得知后,冒雨来找聂海胜的母亲。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海胜学习好,现在退学,实在可惜。大家搭把手,咬咬牙,把困难渡过去,可不要把孩子的前途耽误了。” 母亲被说动了,对老师说,我这就去找海胜。在地里干活的聂海胜,知道又能上学了,扑在母亲怀里痛痛快快哭了一场。从此,聂海胜学习更加刻苦,考上了县重点中学。 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空军招飞。当飞行员可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放牛躺在山坡上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了蓝天。 梦想成真,聂海胜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1989年6月12日,他第一次驾驶歼七飞机单飞,就面临了生死考验。那天,当他驾驶飞机正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出现高空停车故障。聂海胜一边设法排除故障,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 地面指挥命令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最后努力,把飞机开回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但努力没有成功。这时,飞机距地面只有四五百米了,再不跳就会有生命危险。地面指挥下达了最后命令,他才按下了弹射开关。 事后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出现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选拔航天员时,聂海胜又是最幸运的,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最初,他的妻子并不同意他当航天员,不同意的理由很简单,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惨景,让她难以忘却。但最后,面对坚定不移的丈夫,妻子让步了,从此,全心全意支持聂海胜的工作。那天,作为首飞航天员梯队的聂海胜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返回北京时,妻子特意买了鲜花去机场迎接,她希望有一天,丈夫也能像杨利伟那样,飞向太空。 聂海胜没有辜负妻子的期望,回到北京后,他又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神舟六号的飞行训练。那时,他面对的已不仅仅是训练的艰辛,还要面对太多太多的鲜花和掌声。因为,随着神舟五号的起飞,航天员已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时代英雄。 聂海胜告诉记者,那时,他们站在了荣誉的最高处。但全体航天员都能坦然面对,及时调整好心态。聂海胜说:“因为新的飞天目标需要我们去超越,自己丝毫不敢懈怠。” 超越对每一个航天员都是平等的,用他们的话说———是重新洗牌,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接受祖国的挑选。 新的训练开始了。首先是恢复性训练,接着是适应性训练,不管是什么训练项目,聂海胜都把自己当成是一名新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教员告诉记者,聂海胜特别好学,不管是简单的问题,还是复杂的问题,他都爱问个明白。功到自然成,每次考核,聂海胜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去年11月6日,正当聂海胜训练进入关键时刻,远在枣阳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抢救。组织上特批让他回家探望。站在病床前,望着含辛茹苦抚养他成人的母亲,聂海胜悲痛不已。他是村里公认的孝子,可为了载人航天事业,他只待了3天就赶回北京,投入神舟六号飞行训练,留下妻子侍奉老母。 神舟六号是两人多天飞行。这就要求两个航天员之间相容性要好。在进入强化训练阶段,他被确定和费俊龙搭档。他们互相关心,互相配合,互相磨合,从训练到日常生活,就像是一对亲兄弟。最后,他们彼此从对方的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能知道需要做什么动作,达到了高度的默契。 现在,他们又默契地一起挥手,向欢送的人群告别。 太空,又一次迎来了中国航天员。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3日 第十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