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感念恩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8:33 人民网

  人们常说,人生难得一知己,我却认为人生有一恩师足矣。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先生虽然不是我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但他曾是我们学院的首任院长,我有幸在他手下工作了两年,受到过他不少的教育和熏陶,他是我最好的精神导师。那些珍贵的日子,已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每每想起,总是激动不已,

  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袁老师,他热情地接纳了我,介绍我从内地

来中山工作。从此,我的命运有了根本的改变,走上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刚来中山的时候,我只有大专学历,显然不适应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有一天,袁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还年轻,应继续努力,争取读完本科。于是,我满怀信心地捧起了书本,拿起了纸笔,经过两年的攻读,如愿地拿到了武汉大学的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

  几年之后,我去中大看望已经离任的袁老师,告诉他我已获得中级技术职称。他欣喜之余,鼓励我更上一层楼,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我频频点头,铭记于心。千禧之年,阳春三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从一位人事干部的手中接过了图书资料专业高级职称资格证书。从昔日的下乡知青到今天的副研究员,恩师的热心指点,自己的辛勤耕耘,终于换来了金色的硕果。在第一时间,我以电话的形式,将这喜讯告诉袁老师,电话的那端,传来了老师欣慰的声音。当天晚上,我观赏着、抚摸着这迟来的职称证书,兴奋异常。心想:倘若不遇到袁老师,不来中山,能有今天的不眠之夜?

  袁老师虽年过古稀,却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一以贯之的批判风格。他每天读书、写作8小时,构成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目前已出版了《中国现代哲学史稿》、《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和解读》等5本著作,有关民国历史的第6本书已列入了他的写作计划。他艰难地探讨历史未解之谜,并常对当前的社会和文化热点发表评论。他所揭示的史实,往往给关心中国国情的读者带来震撼;他对现实的评论,切中时弊,令人深长思之。

  读袁老师的文章有一种特别的精神享受。他智慧非凡、思想敏锐、胆识超人,其毅力坚忍不拔;他的论述见解独特、分析鞭辟入里、批判一针见血;再加上旁征博引的史料,生动的文笔,迭出不穷的警句,这一切都足以体现一位大家的风采。

  袁老师是一位严肃的学者。他说:"自己的脑袋自己用,心热眼明,俯览纷繁世事。不怕鬼,不信神,遇事寻根究底,说话有根有据。这就是一个平凡人深知自己所知不多,却流露自信微笑的奥秘!"袁老师奋发有为的人生姿态令我景仰不已。

  这么多年来,我和袁老师仍保持着书信联系。我在袁老师面前无话不说,有时我向他倾诉因社会上的怪异现象而产生困惑。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启发我,不能就事论事,或简单地发泄不满,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观察。问题出在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应该致力于推动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袁老师对社会现实的分析,高屋建瓴,于我来说,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我曾情不自禁地对他说,中大有幸,时隔36年,继陈寅恪先生之后,又出现了您这样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袁老师当即表示,溢美之词,愧不敢当。可见袁老师有着谦虚、坦荡的学者情怀。受他的影响,近年来我也学着写点东西,我这一业余爱好得到了袁老师的赞同。他还叮嘱我应该多读一些公认的现代学术经典,以加深自己的学养。他主张我一边工作,一边写作,不必急于求成,更不能好高骛远。我深信,"近朱者赤",只要我认真地、坚持不懈地向袁老师学习,总会有所进步。

  袁老师今年的学术活动较为频繁。五月中旬,他飞北京,为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录制两个专题讲座;八月下旬,他赴北欧进行文教方面的考察;九月初,来我们学院作学术报告;十月四日在广州"欧中论坛"演讲......为了祖国的繁荣和昌盛,为了民族的振兴与富强,袁老师于古稀之年,不辞辛苦,在国内积极宣扬自己的学术思想,无愧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我认为,他的影响必将超越陈寅恽超越顾准、超越李慎之,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一代更比一代强。

  袁老师,衷心感谢您对我的教育培养,敬佩您的渊博学识和对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愿您身体健康,学术之树常青,为我国的科学和民主理念有重大突破,不断地奉献您的光和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