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东“一姐”首场就“低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0: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东“一姐”首场就“低头”(图)
  谢杏芳昨天表现欠佳,被王晨淘汰。赛后她对自己的表现也感到不满。新华社记者李石磊摄

  本报昆山10月12日电

  (特派记者杨敏)世锦赛冠军、广东队头号女单谢杏芳爆冷出局!在今天上午进行的十运会羽毛球比赛女单第二轮角逐中,首度亮相的谢杏芳以0比2被中国香港队的王晨淘汰。她的出局,意味着广东队在女单项目的冲金希望幻灭。

  输给昔日“手下败将”

  广东女队错失女团冠军后,谢杏芳成为广东女队在女单比赛中唯一的冲金点。谢杏芳是本次比赛的二号种子,她首轮轮空,今天初登赛场就要与中国香港队的王晨争进8强。

  谢杏芳在女单比赛中可谓抽中了“下下签”。由于她身处高手如云的下半区,谢杏芳在挺进决赛前必须闯过王晨、陈莉、龚智超、周蜜等老将新人所设的“关卡”。

  谢杏芳在与王晨的交锋纪录中占优。在2003年的日本公开赛半决赛中,谢杏芳就曾以2比0淘汰王晨进入决赛。二人最近的一次交锋是在去年的中国公开赛上,谢杏芳在决赛中以2比1击败王晨夺冠。不过,今天的形势对谢杏芳相当不利。双方在第一局一度战成10平,此后,谢杏芳未能在关键时刻咬住比分,被对手趁机以13比10险胜。进入第2局后,胜利的天平更加倾向于王晨。一开局,谢杏芳便以1比4迅速落后,当比分变成3比9时,谢杏芳逐渐失去了斗志。尽管她一度艰难地夺回发球权,但谢杏芳却依然无法扭转劣势,王晨的步步进逼让她难以使出对角线劈杀的“杀手锏”。眼见大势已去,谢杏芳接连出现回球失误,王晨很快以11比3锁定胜局。

  休息室内躲避一小时

  输球之后,谢杏芳面无表情地迅速躲进了运动员休息室里。此时,在休息室内外围着一群守候龚智超的“粉丝”。当谢杏芳进入休息室后,龚智超很快就“识相”地离开了,而谢杏芳也与家人和教练员坐进了一个小房间里。

  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这一“躲”就是1个小时。当守候在旁的一些记者陆续散去时,林丹出现了。穿着一身红色运动服的他明显地有点心不在焉,记者询问他是否目睹了女友输球的过程,他竟答非所问:“看到周蜜输给龚智超了,我刚来。”

  接近10时30分,谢杏芳终于走出了休息室,陪伴她的不仅有林丹,还有从广州远道而来的谢杏芳的父母。谢杏芳快步走向体育馆的出口,她急于登上运动员班车。但司机对她说,车上只剩下一个位置了。平时言词斯文的谢杏芳突然大声地吼了一句,“怎么不再发一趟车啊?那么多人等着。”

  正在此时,电视台的摄像机对准了谢杏芳。“不要拍,我不想说。”谢杏芳带着倦意拨开了面前的麦克风,但她还是“挤”出了几句话:“不是王晨超水平发挥,是我没想到自己打得那么差。”她透露,当她打到第二局的时候已经没有力气了。谈及输球的原因,谢杏芳认为与她目前的状态有关。“可能我在地方队备战的时候有点不适应,这毕竟不像在国家队训练时那么系统。”谢杏芳说道。此外,女团的失利也使她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谢杏芳表示:“因为之前憋着一口气,但是女团输了以后,我的精神状态都下去了。”说完,她轻轻地叹了口气。

  输球因训练质量不高

  其实,林丹还是看了谢杏芳与王晨的比赛的。说到女友输球的原因,他分析得头头是道:“谢杏芳属于那种需要每天保持高质量训练才能保持状态的球员,她每天都要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特别是在大赛之前更需如此。”林丹觉得,谢杏芳回到广东队后的训练质量不如她在国家队时高。一来是因为地方队的训练条件不及国家队;二来是因为没有强手与她对练。

  记者就训练条件的问题采访了广东女队的教练和队员。原来,从羽毛球世锦赛归来后,谢杏芳等国家队主力陆续回到广东队,队伍集中到清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虽说是为期一个月,但除去韩国三星俱乐部派出金东文、河泰权等世界冠军前来陪练的一周,广东队真正的训练时间在3周左右。广东队女双主力张洁雯告诉记者,其实广东队的训练量是足够的,她和杨维甚至觉得,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练得甚至比在国家队时更累。至于训练条件,广东队的教练组承认确实比不上国家队,最明显的一点是,训练场馆内没有空调。“国家队在北京的球馆整天开着空调,教练员都要穿上长衣长裤才能入馆指挥,队员们则可以不用出那么多汗。”一名教练告诉记者。加上广东的气候炎热潮湿,习惯了在北京生活的谢杏芳难免感到不适应,再加上她没有跟与之水平相近的运动员对练,这对谢杏芳的状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