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飞船观日出 一天十六回(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0:16 大洋网-广州日报
飞船观日出 一天十六回(组图)
飞船观日出 一天十六回(组图)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地面一昼夜,神舟六号上的航天员要经历16次的日升日落。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席政介绍说,正在太空中遨游的神舟六号,每90分钟环绕地球飞行一圈,24小时内要绕地球飞上16圈。飞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飞船太阳帆板在阳光下开始发电;飞到地球阴影中时,太阳帆板放电,每一圈飞行,航天员都经历了一次日升日落。

  测控通信系统轨道专家刘迎春介绍说,飞船刚入轨时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47公里的椭圆形轨道运行;第五圈变轨为距地面343公里的圆轨道,这时飞船速度为每秒7.820185公里,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229公里,日飞行距离675664公里。

  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介绍说,在太空中,航天员无法按照地面的起居规律生活,飞船上天前,已经在地面为航天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生活计划,飞船上的仪表显示系统及地面调度人员将及时提醒航天员进行各种操作,航天员将严格执行。

  按照计划,两名航天员将轮换工作和休息。一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工作或休息时,另外一员航天员则在返回舱值班。

  9时9分52秒: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倒计时指向0秒。“点火!”水火交融之中,轰鸣声震耳欲聋。4秒钟如此漫长,火箭仿佛在静止中积蓄着力量。

  第4秒

  离开发射台

  4秒钟后,这个重达479吨的庞然大物离开了发射台。根据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的计算,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太空,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由于航天员人数和设备的变化,神六飞船重量有所增加,这枚火箭也因此成为6枚“神箭”中最重的一个。

  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把只有靠“坐在火箭箭体上往下看”这个不可能的动作才能收入眼底的画面,实时传回地面。

  第12秒

  火箭向东南方向拐弯

  第12秒,距地面211米的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拐了一个4到5度的小弯。

  弯度越来越大,穿过低云薄雾,火箭在天幕上划出了一道亮白色的弧线。

  线条还未散去,聚集在发射场周围的人们,已无法再用目光跟随加速飞行的火箭。

  第120秒

  抛掉逃逸塔

  第120秒,火箭实施第一个分离动作,抛掉了顶部身高8米、状如避雷针的逃逸塔。统计表明,世界载人航天70%的事故发生在发射段,而发射段的前120秒,又是其中最危险的阶段。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20秒内火箭如果发生故障,逃逸塔能像拔萝卜一样将飞船和航天员安全带走。

  此时,火箭的速度达到每秒1300多米,是音速的4倍。

  火箭在高速飞行中与空气摩擦,加上发动机频率与箭体产生的共振,是火箭振动的主要来源。发射神六的这枚火箭采用新的计算方法,找到了减小振动的最佳途径。“如果杨利伟再次乘坐我们的火箭,他肯定会觉得舒服多了。”刘竹生说。

  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第136秒,火箭助推器分离。在距离发射场30多公里的大树里雷达测控站,主操作手郭毅用大型光电望远镜跟踪到了这个优美的动作:52公里的高度上,捆绑在芯一级周围的4支小火箭也就是助推器同时向4个方向散开,宛若花朵骤然绽放。

  助推器,是捆绑火箭的特点。20世纪初,被后人誉为“航天之父”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指出,单级火箭在当时达不到宇宙速度,必须用多级火箭接力的办法才能进入宇宙空间。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让中国航天人引为自豪的“长二捆”,就是一枚由多级火箭串联、并联而成的大推力捆绑火箭。

  第159秒

  一二级分离

  第159秒,一二级分离。在飞过平流层和中间层之后,火箭仅剩的芯二级就要和飞船一起接近大气层的边缘。

  第200秒,整流罩上的32把锁同时开启,两瓣罩体落入空中,露出“襁褓”里的飞船。此时,第二级火箭已经飞出了稠密的大气层,飞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

  第583秒

  船箭成功分离

  第583秒,火箭迎来了它最后的辉煌。杨利伟是这样形容两年前他所经历的这一刻的:“‘砰’的一声,然后陷入一片寂静。”此时,杨利伟的两位战友正在聆听着同样的天籁之音。

  船箭成功分离。神舟六号飞船以每秒7.5公里的速度,在我国黄海上空200公里高处进入预定轨道。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这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46次取得成功。

  第592秒

  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第592秒,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后,飞船上的两对太阳能帆板已顺利展开。飞船的这一动作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多天的太空之旅中将能够获得充足的电力保障。

  两人在轨飞行首天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据新华社电

  神舟六号飞船在轨飞行第一天,驾乘飞船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医监主任设计师李勇枝介绍说,从航天员出征前的医学放飞,到太空飞行第一天中对航天员的医学检查,费俊龙、聂海胜的各项身体健康指标均为正常。

  医学放飞是飞天前最后一道关

  医学放飞是航天员飞天前最后一道关卡,它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出征前的医学放飞,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确认航天员没有潜在的疾病和医学问题;二是发射前进行多次全面医学检查,并均有合格的结论;三是临飞前必须睡眠充足,无疲劳表现;四是发射当日起床后,经过医学检查,确认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以及精神状态良好。全部通过后,由医监医生签字放行。第二步是航天员进入飞船返回舱后,在待命发射阶段的医学放飞。医监医生通过对舱内航天员的生理信息监测,并和航天员进行通话,再次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同意医学放飞。李勇枝介绍说,在这些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并确认会影响航天员健康和安全时,医监医生会按程序申请中止飞行。

  在舱内有便携式医学仪器测体温

  昨天上午,在神舟六号飞船进入轨道后的第一圈飞行期间,航天员医监主任设计师李勇枝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进行了通话:

  “01,我是医监医生。”“01到!”费俊龙回答清晰。

  “从地面观察,你状况很好,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你自我感觉怎样?”李勇枝问。“感觉良好!”费俊龙朗声回答。接着,李勇枝又与聂海胜进行了相同内容的通话。

  飞船第二圈飞行期间,在医监医生的监测下,费俊龙、聂海胜用便携式医学仪器,在舱内进行了第一次测体温和血压。一切正常。

  昨天下午,飞船飞行第五圈时,李勇枝又与费俊龙、聂海胜通话,进行了详细的医学询问,包括在太空的睡眠情况、进食情况、血压头向分布反应、植物神经反应等近20项内容。截至记者发稿时,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一切正常。

  两航天员各有分工

  据新华社电

  神舟五号只有杨利伟一位乘客,神舟六号为什么要上两位航天员?他们如何分工?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的规划,神舟飞船作为未来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器,应该具有将多位航天员和少量货物送往空间站的功能。因此,工程为神舟飞行设计的基本状态就是多位航天员、多天飞行,但考核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而这次的神舟六号飞行,就到了考核多人多天的时候了:作为工程第二阶段的第一次试验,这次飞行要证明多人是否能在空间进行多天的工作和生活。

  飞船操作技术训练子系统的主管设计师胡银燕说,两位航天员一起上天执行任务,需要在操作上分工配合。正常飞行状态下,航天员需要进行110多项手动操作,01号航天员费俊龙负责大部分指令的发送,与地面的通话,以及左侧手控面板和手柄的操作,02号航天员聂海胜负责右侧手控面板的操作。此外,两位航天员的工作和休息也都有分工:一人在轨道舱内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时,另一个必须在返回舱值班;一人休息时另一人则值班。

  胡银燕说,两名航天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对他们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

  为何要抛掉逃逸塔

  据新华社电

  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的第一个关键动作就是抛掉位于其上部的逃逸塔。那么,在飞船的发射过程中为什么要抛掉逃逸塔呢?

  逃逸塔是位于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最顶端看上去貌似避雷针的装置。它是飞船发射段航天员的应急救生设施。它与上部整流罩、高空逃逸发动机、高空分离发动机、栅格翼、上下支撑支构、灭火装置和飞船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共同组成为有塔逃逸飞行器。

  据航天发射专家介绍,逃逸塔是在飞船发射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异常情况下才发挥作用的救生设施,对于正常飞行来说是个白白消耗运载火箭推力的无效载荷。当飞船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可以利用飞船自身的变轨发动机将飞船推离危险区,然后降落。因此,当飞船飞行到一定高度后,若运载火箭工作正常,就会按正常程序抛掉逃逸塔。(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