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迁徙来的精灵:成都“土广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4:5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客家解密:百年过客天下一家

  □特邀主持

  钟清汉:

  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日本亚洲文化综合研究所所长

  孙晓芬:

  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

  昨(12)日,第二十届世客会在成都举行,海内外客家人云集。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钟清汉、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顾问孙晓芬做客本报新闻吧,解读千年客家人,走进他们的灵魂深处。

  侃新闻

  “土广东”称呼背后是背井离乡的艰辛

  主侃:孙晓芬在成都东山5区1县(龙泉、青白江、锦江、成华、新都5区及金堂县),有60万客家人,是四川最大的客家方言区,其腹心为洛带。其实原来老百姓对“客家”一词并不熟悉,知道其英文名“Hak-ka”的更是少数。但说起“土广东”,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多。

  “土广东”称呼背后,其实就是客家人背井离乡讨生活的艰辛历史。明末清初有很长一段战乱时期,无论清兵镇压张献忠还是吴三桂反清,四川都成为旷日持久战乱的重灾区。天灾人祸瘟疫流行,死的死,逃的逃,四川人口骤减到8万人左右。当时,连清兵也不愿进驻成都,这里已经变成一片荒野,还有野狼出没。

  在清王朝“移民垦荒”号令下,有10多个省的百姓进入西蜀,最多的是湖广人(湖南、湖北当时称为湖广省),这就是著名的“移湖广,填四川”。这次垦荒四川比美国开发西部还早100多年。随着这次人口大迁徙,原来在粤、闽、赣居住的客家人开始了历史上第五次大迁徙,进入四川,分布在川北、川南、川西及西昌。朱德、郭沫若、韩素音的祖辈,都是当时从广东、福建迁来的客家人。现在,有200来万客家人生活在四川。

  这次迁徙是客家人第一次西进,以前都是由北向南迁。始有客家人是从五代十国起:中原人因逃避战乱、饥荒、迫害等不断南迁,其中包括士大夫后代。从别离中原起,客家人共有6次大迁徙,有的还飘洋过海。每到一地,别人称他们为“客家”,久而久之,“客家”也成为他们的自称。

  有一种说法认为客家人喜欢依山而居,但我认为并非他们不爱平原富庶土地,而是因为客家民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迁徙,总是处于“后到者”,只能在“先到者”挑剩的地方居祝与先入川的移民比,客家大多居住在山区、丘陵和成都平原浅丘地带。

  入蜀后的清代客家移民及后代,生活几乎被尘封起来。特别是成都东山区域,被视为一个独特的地区,它完整保留客家文化、语言及习俗,使成都“东山”名扬海内外。

  □揭秘一·客家人历史印迹

  客家家谱生动记载入川历史

  主侃:孙晓芬客家人入川历史,在客家家谱———龙潭乡《范氏族谱》中有生动记载。范氏在粤范端雅时,值雍正年间粤东闹荒,至乾隆初年家人依旧不得糊口。范端雅说:“大丈夫志在四方,奚必株守桑梓。吾闻西蜀沃野千里,民人殷富,天将启吾以行乎。”1741年,范氏率5个儿子毅然入川。

  成都龙泉“土广东”最早于清康熙年间入川,更多在雍正、乾隆年间,原乡多是今广东五华县。他们走过的路线是经湖南以及贵州进入川南,而后上行进入川西平原。龙泉驿区山泉乡张隆司藏有《张氏族谱》,还记载张氏在四川省内再次迁移。

  到龙潭乡恍若到岭南

  成都东山区客家语言保存完好,“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是其祖训。他们保存了中原古汉语言语结构,比如“食朝”是说“吃早饭”,“着衫”是“穿衣”,“上午”、“下午”叫“上昼”、“下昼”,幼儿学语起,客家话历代相传。

  龙潭乡距离成都市区仅8公里,全乡90%人讲客家话。赶场的时候就很容易听到“今逋尼逢场豪老臬”,这是说“今天逢场了好热闹”;见到熟人招呼“妮革抹革”,是问“你买啥子”,要问“你的海椒多少钱一斤”,说的是“妮革街椒豪多钱益斤”。

  距离成都市区如此近,竟然有到岭南感觉,这就是历史的奇迹,客家语言在成都的“珍宝岛”。

  背来祖辈遗骸重新安葬

  客家人移民入川定居后,当生活处于安稳时,就会返回原地,将祖辈遗骸背来重新安葬。有的甚至在迁徙同时,就千里迢迢背上祖辈遗骸,一同前往陌生他乡。这种对祖先的崇拜,不仅体现在春分扫墓、冬至祭祖中,还集中体现在古老的“二次葬”习俗中。

  客家年长亲人去世下葬,数年后,由“捡金师”按照先捡脚部再捡头颅的顺序,将遗骨捡入被称为“金坛”的坛子中,进行二次埋葬。在成都东山区,还延续着这一古老葬俗。

  □揭秘二·客家人为何能人辈出

  再穷的家庭也会借钱让小孩子读书

  主侃:钟清汉四川客家人才济济,最为著名的是朱德元帅。朱德祖籍广东韶关,在清康熙中期移民川北,第三代定居于仪陇县马鞍场大湾,世代务农。郭沫若祖先是福建宁化客家人,乾隆中期移民入川,于川南嘉州沙湾务农。入蜀三代起经商,四代昌盛。此外还有清末戊戌六君子里的刘光第、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王铭章、英籍著名女作家韩素音等。

  为什么客家人名人辈出?我太太在一本书里写道:台湾卡拉OK厅里,越来越多的日本歌曲被配上闽南话唱。我是客家人,我们不这样做。客家人唱自己的歌,唱山歌子,这是对文化的自信,对民族的热爱。在客家人迁徙历史里,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客家人自信,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形成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客家人有“四海皆兄弟”的观念,以汉民族为光荣。但是历史上客家人穷,不穷就不会迁徙了。我小时候父母就教育说,不要像他们那样生活,只有读书才能有出路。所以客家人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再穷的家庭也会借钱让小孩子读书,家境好的人家更加做得好。

  □揭秘三:客家文化为何保存完好

  对自己的文化客家人很自信

  主侃:钟清汉

  我的祖先最初生活在河南洛阳一带,大迁徙中到了广东梅县。梅县偏僻山谷多,客家人都想往外发展,350多年前,祖辈从梅县迁到台湾苗栗县,由于耕种不好,70年前又迁到台中县大甲镇。

  在流离中勤奋读书,我们不管到哪里都这样,中国传统文化才世世代代相传,寻找新的生存的过程中,也不会丢失。客家人到新的地方,连祖先的牌位也要一起背走,在我日本的家中,就安放了祖先牌位。

  我在家里从小做农活,父亲是日本政府地方官员,他始终爱中国,不肯改姓。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我是全日本留学生会会长。在东京大学,我又是第一个拿到教育学博士的留学生。东京大学邀请留下任教,这种机会相当难得,受邀请是很光荣的。但是东京大学是国立大学,按规定要先加入日本国籍,因为当时留校任副教授也是政府教育官员。

  我不知道成都的传统,在台湾男人被招入赘女方是会被人瞧不起。当时在日本我就有这种感受,我姓钟,假如入了日本国籍,仿佛叫我入赘姓了别人的姓。我不反对别人拿日本国籍,各人志趣不同,但我永远不愿意拿日本国籍,我是中国人,我很光荣。

  最后我到一所私立大学任教,之后在早稻田大学任教28年,同时还在川村女子大学等很多所高校任教。犹太人对自己的商品自信,客家人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客家人一直以来就这样,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么大规模长时间迁徙中,客家文化还会保存很好。

  □揭秘四:客家效益

  成都挖出的是一座客家宝藏

  主侃:钟清汉、孙晓芬

  钟清汉:有次我回台湾,买了许多书到台南,在车站对司机讲普通话,他不理,假装听不懂。怎么听不懂?我在日本生活了几十年,也能讲普通话,他怎么不懂?!他是讨厌我不跟他讲闽南话。我就骂了他,语言是个沟通工具,客家人的精神根基就是中国文化。

  孙晓芬:以前台湾客家人只说闽南话,不愿说出自己就是客家人,因为客家人意味着穷光蛋、土包子。但是这种情形10多年前开始改变,现在更觉得以客家人为光荣,甚至在世界上形成了“客家旋风”。

  由于长久闭塞,客家人从沿海入川后,竟然紧靠成都也一直沉默了几百年。客家人有吉普赛人一样的双腿,有犹太人一样的头脑,成都挖出的是一座客家宝藏,有着千年历练而成的客家效益品牌。

  □人物介绍

  钟清汉:1928年出生于台湾苗栗县,因祖父事业失败,7岁时搬至台中做耕农。17岁随父到台南读县中,后考取台南师范学校,毕业在彰化当小学老师,又考取台湾师范大学。1962年留学日本,初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教育学,后考取东京大学教育研究所专攻教育社会学,毕业后东京任教。创立亚洲文化综合研究所,任所长;成立日本政府认定的国际亚洲文化学会,任理事长;日本国际教育学会任常务理事。

  孙晓芬:区域史家、作家,曾任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副编审、编审、总编室副主任。有100万字的移民系列专著:首部移民填川史———《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首部全面论述四川客家的《四川的客家人和客家文化》以及将面世的《明清的江西湖广人与四川》,有散文集《方舟集》等。其移民专著在海内外影响较广。 早报记者兰俊摄影向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