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征文:重在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8:10 人民网

  学校如何开展节约?或曰,如何建设节约型学校?是摆在每个教育单位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新问题。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以为学校开展节约,既不在学校自身如何开展节约上,因为长期以来,学校的各项经费一直比较有限,所以只能过紧日子,事实上许多学校的设施都还比较简陋,因此要想铺张一番,或者奢侈一回,也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也不在教师如

何开展节约问题上,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一个节约的模范——一方面,由于长期来教师的收入较低,他们习惯于量力而行,另一方面受为人师表使命感驱使,以俭朴的生活方式去影响学生。

  因此,校园节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抓起——

  一是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

  由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加上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生活在这些家庭的孩子,手头常常有不少的零花钱。有了钱,就有可能转变成一种消费行为。而十来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他们的消费方式相适应的,只能是两种——一是各种各样的零食,二是各种各样的玩。举一个例子,笔者老家有一所乡中学,里面开了一爿杂货点,是专门为住校学生服务的,一年下来光是利润不下20万元。据说每周一(返校第一天)生意特别好,周二周三次之,周四周五就没有什么生意了,这种典型的“集中消费”印证了现在的许多学生已经养成了有钱即化的消费习惯。与此同时,在只有的家庭里,孩子要求传什么,家长一般都能予以满足。当这些身穿各种名牌、口袋里零花钱不断、嘴里不时嚼着零食的学生,在同龄人面前晃悠时,无形之中也影响了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同学。在攀比与不甘人后心态下,这些孩子就有可能把享受欲转变成一种向父母的要求,迫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满足他,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小小年纪会花钱,已经成为当今校园一景。不信,你去校园门口的地摊或“一条街”去看看,是个什么景况。

  会花钱,有钱即化,其实只是一个表象。而深层次的问题,则在于把孩子惯坏了,在于他们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不知道钱来之不易,更不知道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当下的中国,城市里不仅出现了的“月光族”,甘当“负翁”,还出现了“啃老”一族,这个不会干,那个不肯干,俨然成了长不大的一群;同样,农村里也有农活不会做、农田不肯下的一群。好吃与懒做,从来是一对孪生兄弟。真不知道这些年轻人以后将怎么生活下去?问题的严重性恐怕就在这里。这当然不是什么杞人忧天,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因此,在这些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型之际,学校应当不失时机地进行节俭教育,进行节约光荣、劳动光荣教育。这些教育,应当从幼儿园开始灌输,小学、中学作为一个教育重点来抓,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二是让学生学会履行节约。

  不言而喻,几乎所有的学校,自身的节约做得尚可,但让学生花钱却十分流行,而且有时候非但毫不心疼,简直是心狠手辣。一些地方的学校,除了要收取规定之内的各种费用外,还要向学生收取规定之外的各种费用,诸如辅助读本啦,订阅报刊啦,兴趣课啦,加课辅导啦,外出活动啦,甚至帮助出版单位推销某些印刷品,五花八门,一年下来,学生花费不少。你说,用得着那么多辅助读本吗?至于人手一份报纸、杂志,是不是完全不必要啊?记得自己在读中学时,教室后面挂一二份报纸,课余时间供大家阅览,很受欢迎。不知道这样的“传统”还能回到校园吗?

  从中不难看出,教育学生履行节约看起来是学生的事,其实很大程度尚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作风,取决于老师的某些决策。因此,与其说让学生学会履行节约,不如说让学校学会履行节约。两者之间其实是一致的。何况,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健康地发展,本来就是教育单位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如果学校连这一点也做不到,空谈节约,岂不是在误人子弟吗?

  由此可见,建设节约型学校,学校所能做的事,还真不少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