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说一说由“导访制”引出的题外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0:08 红网

  所谓“导访制”,是指由政府人员介入群众的信访,为信访群众提供服务:陪群众上访,给上访群众当向导,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这样一种制度。这项制度是 “浙江第一镇”绍兴杨汛桥首创的。该镇党委针对近年来由土地征用、宅基地审批、环境污染、村级财务和村干部作风等引起的问题,群众三访(大规模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不息的现状,下发了《关于在全镇范围内正式推行“导访制”的指示意见》,开始试行“导访制”,并指定26名公务员为“导访员”,专门为上访群众服务。(10月13日《都市快报》)

  又一项善政出现了!在此,我不想细说“导访制”的好处,因为凡是对当今信访问题有所知的人都不能想见其好在哪里,我只想说一说由此引起的题外话。由政府工作人员充当“导访员”,给受访部门和人员的第一印象肯定是怪兮兮的:咦,怎么“自己人”给“自己人”找起麻烦来了?正如一位叫陶万裕的“导访员”所说:“不要说有些老百姓不理解,就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也还不一定理解。”常常,他领着上访群众找职能部门,对方却觉得很是懊恼。那懊恼的潜台词就是上面所说的。

  受访人产生这种直觉是很正常的,因为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不能正确对待上访群众,漠视群众的生活疾苦,因而往往把上访群众视为闹事人众,甚至将一些老上访户当作是专门给政府制造麻烦的刁民。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背景,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就不会给上访人员好脸色看,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难得理睬,哪怕是上级部门转发下来的批文,也是百般敷衍推诿,能拖则拖,能赖则赖,遂使信访问题成为久治难愈的社会玻

  信访问题之所以日益凸现,并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法制环境不够健全外,相当部分的政府官员不能正确对待上访群众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对立面,而不是当作“自己人”来关心体贴。所以,一旦“导访员”带领群众找上门来,他们的第一反映就是:怎么“自己人”给“自己人”找起麻烦来了?这种反映是那么自然,那么真切,故说明的问题也特别清楚:为官者的立场并没有真正站在普通老百姓一边。他们的心并非为民所想,情也并非为民所系,当然权也难得为民所用了。

  其实,上述直觉恰恰是错觉,“导访员”带领群众上访并非是给“自己人”过不去,而是“自己人”在帮“自己人”。怎么说?“导访员”起到的是中介作用,他们的存在能架起上访群众与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的桥梁,既方便服务了群众,又能促使职能部门尽快解决他们的困难,这样能使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不使矛盾加剧激化,减少了越级上访的可能。这不是在帮政府部门的忙又是什么呢?如此说来,上访群众、“导访员”和政府官员,大家都是自己人,也应该是自己人。这一认识关系到执政理念和党的宗旨,假如“导访制”的出现有助于为官者树立和加强这样的认识,则善莫大焉。

  (稿源:红网)

  (作者:王学进)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