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人民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4: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林治波

  在美国波托马克河畔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一开始就引起轰动性反响。《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说:“这是那种彰显中国民族特征和国家风貌的盛会,顶尖的中国艺术家让美国见识到中国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精华。”肯尼迪中心官员亚当斯女士看过表演之后也深有感触:“这些艺术项目的悠久历史让我震惊,而艺术

家们训练的艰苦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中国艺术最引人瞩目的是古代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

  从美国舆论的反应来看,这次文化交流对于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两个方面:

  其一,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人们之所以对中国艺术家的表演感兴趣并给予高度评价,主要在于这是中国特色的艺术,是他们所没有的。

  其二,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无论是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还是消除所谓“中国威胁论”,文化交流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交流,比之于单纯的政策性解释,效果更好。

  现在,中华民族正在迈向伟大的复兴,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总量提升的过程,更应当是中华文化繁荣的过程。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文化贡献将给全人类的文化体系增添更加友善和谐的特征和东方道德元素,这无疑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20多年了,历史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中华文明应该重现辉煌,发挥更大影响。能否把这件事情做成做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新能力。中国的思想文化宝藏是极为丰富而珍贵的,但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世界的发展进行创新。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化发展的路径,只有把文化产业充分发展起来,才能使我国成长为多姿多彩的文化大国和生机勃发的创新之国。

  “中国文化节”的轰动性反响,说明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高品质,同时也说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还不够了解。中外文化交流任重道远。这种交流不仅应当增加,而且应当扩展,延伸到文化的其他学科和领域。

  我们希望有朝一日,中国文化的国际展演不仅仅是纯粹的文化交流,而且能够打入国际文化市常只有做到这一步,中外文化交流才会更加广泛深入并形成良性循环。这应当是中国艺术家和文化产业界努力的方向。

  《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4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