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引人注目的“东至文学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4:58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地处皖南山区的东至县,南枕皖山,北望长江,素有“尧舜之乡”的美称。建国以后,东至县人才辈出,文学创作和群众文艺活动进一步繁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群众性文学创作热潮。其创作、研究的范围及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东至,在更大范围内对浮躁的文坛有着参照价值,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东至文学现象”。

  群众文学现象的产生

  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和追求,然而,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发表作品和出书并非一种易事。为适应初学写作者的需要,一个新的文学载体便应运而生了,这个载体就是民间办报和兴办民间文学团体。有了民间小报,初学写作者就有了发表处女作的平台和园地,有了民间文学团体,就能把志同道合的文朋诗友组织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激励,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

  东至县民间小报最早出现在校园,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县内的一些中学,为了宣传和教学的需要,先后办起了一些校报,如香隅职高的《七月风》、一中的《弦声》、二中的《尧林》、三中的《晨曦》、县职高的《滴水崖》、香隅中学的《柳笛》、官港职高的《山茶花》等等,这些校报不定期出版,办得很活跃。当这些小报走进社会后,立即引起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兴趣,于是有人倡议成立民间文学团体,自费办文学小报。县职高的高峰老师和一中的洪峻老师便自己出资办了一份《激荡》报,意思是激荡文心,繁荣创作,有不少文学爱好者积极向小报投稿。于是,他们又萌生了成立一个民间文学团体的想法,经过民政、文化部门申报,获得批准后,1999年12月尧舜文学研究会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并报经市新闻出版局批准,将《激荡》报改为《大历山》会刊,每月出刊一期,内部赠阅,相互交流,从此这个民间文学组织就一天天兴旺起来。接着,县内一些热爱诗词写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又成立了一个“菊园诗词社”。一批摄影爱好者成立了“科技文化摄影协会”。这些学会,把一些文学艺术爱好者聚集在自己的大旗下,开展各种文学创作活动,出现了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的群众性文学创作热潮。

  群众文学现象的表现

  文学现象的表现,主要应由文学群体来展示。东至县群众文学群体的写作宗旨是:植根本土,讴歌时代,抒发真情,宣传东至。具体表现在:

  尧舜文学会有一群热心的业余办报人,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使《大历山》会刊得以按期出版,文学会活动保持经常不断。东至尧舜文学会已成立7年,《大历山》会刊也已出刊74期,发表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和摄影、书法、美术作品1600多篇,其中有近400篇被市级以上报刊转载。几年的实践,使广大业余文学爱好者认识到,没有文学报,就拢不住人,也就没有文学会的存在,所以办好一张报纸很重要。菊园诗词社,联络一群热爱诗词创作的离退休老同志,两年出了两本诗集,开创了东至县乃至池州市的诗词新风。

  科技文化摄影协会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为东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一批青年写作者,创作势头旺盛,在文坛崭露头角。彭亚华的散文在池州文坛上是很有名气,周伯文是一位残疾青年,他身残志不残,自谋职业,并在艰难的谋生路上眷恋写作。苏潘云、章利红、吴文兰、依然、铁云是我县的女性作者,情感散文写得细腻优美。顾万胜的乡土作品屡见报端,徐铭、洪玲、陈坤茂等人的游记作品也颇受人们喜爱。“小荷才露尖尖角”,东至县尽管现在还没有出现有震撼力、影响力的长篇巨著,但是只要有这些青年创作者,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不久的将来定会有力作问世。

  一群老年作者植根本土,讴歌家乡,埋头著书立说,成为晚霞中的精神跋涉者。笔者是原县农机局局长,淡出政坛后,移情山水,先后编著出版了文史专著和散文集各两本。施铁君、贺琳是农民作者,他们原都是农村基层干部,现在年已花甲,仍然酷爱写作,写了不少反映当地民俗风情方面的好文章,其中施铁君有5篇文章被收入池州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编辑出版的《履痕集》。

  群众文学现象的作用

  文学现象是春风化雨,其作用不可低估。从东至县的情况看,至少有以下三点作用:

  一是文学作品的交流,其影响面和辐射面出乎人们的意料,它说明文学是没有界限的。二是在一般人的眼里,作家是神圣的、文学是高深的殿堂,而民间办报就能把文学从殿堂请到厅堂,并引向乡野田间,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东至的业余作者撰写了大量乡土文学作品,写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这些作品往往体现了地方特色,注重了心与心的交流。三是东至的业余作者在自己的创作中,都注意到了文学要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

  “东至文学现象”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就像一棵幼苗,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扶持,以使其茁壮成长,逐步走向成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