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承传历史文化 创建现代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5:18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风靡全国,饮誉海外,日月迁流,熏染日盛。桐城派以她在文学史上的煊赫地位及其学术思想的无限魅力,掀起了海内外桐城派学术研究的热潮。人们探究以“三祖(方苞、刘大c、姚鼐)一宗(戴名世)”为代表的桐城派何以出自古皖一隅,当获悉乃因桐城山川奇杰的自然环境、人文荟萃的社会历史环境、名门望族的家庭教育环境等主要因素之后,旋对桐城派这一空前的文学现象和独特的人才现象,志趣盎然地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形成了如下的共识:桐城派虽是封建主义文学,但系有清一代的主流文学,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哲学、科技、美学等等,无一不在桐城派的学术思想和创作实践中,得到全面而生动的反映,因而桐城派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遗产。

  承传优秀文化遗产,创建新的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就桐城派学术研究而言,其重大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业已日益引起各级领导、海内外专家学者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广泛重视。

  包括桐城派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伟大创造,系中华民族的身份标志和精神寄托。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吸其精华,除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着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建立新型的富有当代气息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时代的需求和呼唤,更是文化学术界的历史使命。关注、重视和进行桐城派研究,将其中富有生命力的精髓融入当代先进文化的创新之中,从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增强海内外文化经济交流,当是我们桐城派研究者理应肩负的光荣任务。

  桐城派作为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文学现象,传世的古代散文作品2000余种,为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尤为值得充分肯定的是桐城派的缔造宗师们,在艰辛的创作实践中,兼收众长,集其大成,创造性地提出义法说,神气说,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兼长相济说,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艺术特征说以及阳刚阴柔风格说,为提高古代散文的学术质量,促进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具有相当完整的体系性和周密的理论性的桐城派文论,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和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无疑对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创建及文学创作,有着弥足珍贵的引导作用。

  从特定的视角看,文学即人才学,桐城派是一个庞大的文学精英的群体。1200多位作家,遍布大江南北19个省市及海外,其散文作品汗牛充栋,以“国朝正宗”雄踞有清一代至民国初期近300年,何其强劲,何等气派!这是一种独特的人才现象,而究其成才途径不妨以方、戴、刘、姚“四祖”为例。一是他们的祖辈均严于家教,如方、姚五岁即能背诵“五经”,父辈留给他们的遗产仅艰苦奋斗、清贫自守等精神财富而已。二是他们少而能文,且喜结社切磋,远游会友,精益求精,如戴名世十七八岁时即好交游,与同里二十余人相互砥砺,商榷文章之事,其中方苞受益最大。三是他们以振兴古文为己任,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如姚鼐中年毅然辞官后任教四十余年,通过书院讲学宣讲桐城派文学主张,精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桐城派作家。“桐城家法”正是通过师生承传、同流膺服和景仰私淑的持续拓展,终于造就数以千百计的高智密集的桐城派文学精英,从而独领清代文坛盟主地位。事实证明,桐城派的人才建树值得称道,对于我们今天培养人才,实施新型人才战略有着借鉴和学习的价值。

  桐城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文学流派,其作家大都注重探讨当时各种实际的社会问题,对举凡田制、赋税、农事、工商、边防、海运、河工、吏治、科举等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具体的揭露和有力的鞭挞,并提出诸如“因时”、“救时”、经世济民、变法图强等一系列的先进思想主张,而薛福成主张振兴工商,吴汝纶力倡开办新学,严复、林纾大量译介西方名著以求促进社会改良,无一不体现出桐城派作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诚然,这些均属于过去,但对今天如何全面、公正而准确地评价桐城派,不无启示作用。(作者单位:省桐城派研究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