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设创新型国家(望海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5:2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0月11日结束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强调了制订“十一五”规划要坚持自主创新,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并非巧合,10月12日发射成功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正是自主创新的伟大成就。

  应当说,强调创新并不是新鲜的事情,五中全会的贡献在于把“创新”与“自主”

联系起来,并将之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倡导。这是中共中央洞察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20多年来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将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自主创新不但关乎国家竞争力,也关乎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一个国家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政治独立;而没有科技独立,就很难有经济独立。如果在科技上依附于人,在经济、政治上就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而要实现科技上的独立,最重要的就是自主创新。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那些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花多大价钱也买不来的。所谓“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在很多情况下已被证明是一厢情愿的幼稚想法。不可否认,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显然有助于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但这种提高同时也容易使中国消费者在享受先进制成品的同时,产生一种幻觉:似乎中国的自主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实际上,跨国公司的盈利本性决定了它们只能是先进技术的封锁者,而不可能充当先进技术的推广者,其在中国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谓“技术溢出”十分有限。一旦跨国公司停止投资而撤离中国,我国制造业的真实水平就是另一个样子,如同“海潮退去沙石尽露”一样。

  如果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许多依靠“市场换技术”的领域,市场是让出去了,却没有换来什么像样的技术,几十年下来依然走着“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受制于人的老路。而在那些外国不愿意也不可能与我们合作的领域,尤其是国防科技领域,我们依靠自主创新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如两弹一星、运载火箭、太空飞船等等。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告诉我们,对于创新不能仅仅作泛泛的倡导,只有明确地把创新与自主联系起来,并建立与自主创新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和体制保障,才有可能把创新落到实处。

  自主创新与改革开放并不矛盾,新世纪的中国依然会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凡是外国的先进东西,中华民族都乐于学习和借鉴,但人家如果对我们“留一手”,那就只有自主创新,即便是引进先进技术,也要消化吸收再创新,使之变为自己的东西。

  可以预言,自主创新将推动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生质的变化———使“制造的中国”跃升为“创造的中国”。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0月14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