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论明日之IT——访2004中国IT年度人物奖获得者、TCL集团副总裁杨伟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6:37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论明日之IT——访2004中国IT年度人物奖获得者、TCL集团副总裁杨伟强(图)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传统家电大鳄纷纷试水IT通讯领域,但结果却是天壤之别,有的已经成为所在企业发力的关键产业,有的尚在泥沼中艰苦挣扎,而有的干脆彻底地铩羽而归,以完败的结果退出。

  几乎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结果为何如此天壤之别?10月11日,去年中国IT年度人物奖获得者、TCL集团副总裁杨伟强先生就业内的相关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家电涉足IT: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从河南走出去的杨伟强先生,是中原热土培育出来的最具知名度的IT人物之一,其提出的IT产业发展“炫耀期、普及期、细分期”的三段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而其先期在家电领域打拼的经历,也让他在3C融合方面具有更权威的发言权。

  就近年传统家电企业纷纷抢滩IT领域的现象,杨伟强先生指出,这种现象其实是基于互联网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必然结果。之所以产生不同结果,原因很复杂,团队的因素、对整个经济环境和政策把握准确与否的因素等都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营销对象的转变能否成功对接。传统的家电行业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要营销对象的,而在家电企业涉水IT领域的时候,电脑等IT产品还是以行业客户单位采购为主,这个角色转换的成功与否,对于家电企业进军IT领域的开始阶段能否站住脚极为重要。

  除了角色的转换,家电企业在IT行业面临的另一巨大挑战恰恰就是自己。能够涉足IT产业的企业,在家电方面都有比较成功的方面。进入全新的IT领域后,经验很大程度上不但不能帮助自己,而更可能成为前进的包袱。只有那些具有宽松和包容氛围与机制的企业,母体能给予新团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学习,这样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新领域取得成功。对于家电企业涉足IT行业,杨伟强显得信心十足,他说,只要能挺过目前的困难期,经过一段时间后,家电企业在IT行业的发言权将越来越大。

  差异化战略:未来IT产业之路

  作为差异化战略的大力倡导者,杨伟强从领军TCL集团的IT业务之始就一直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细分化创新发掘不饱和市场的PC新价值理论。从游戏电脑、影音电脑、宽屏液晶等细分化产品一路走来,一直到红火一时的女性电脑,杨伟强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IT市场上走出了一个新路子。

  “从炫耀期到普及期再到细分期,台式电脑的这一发展过程在笔记本和消费电子上也将得到验证。”杨伟强特别指出,与专业的IT企业相比,从家电行业进入IT领域的企业更应该注重自己产品的差异化和细分市场,尤其是IT产品越来越成为个人消费品的时候,产品只有在人性化、个性化方面脱颖而出,才有可能打开后来居上的局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差异化产品的受众面相对比较窄,战略和产品也相对容易被人克隆。对于这一问题,杨伟强说,任何创新在成功前都要从不成功里取得经验,而且还包括营销模式等一整套东西在内,其中不少内在的东西是无法克隆的。

  杨伟强还指出,目前IT领域的产品细分化主要集中在已经过了普及期的台式电脑方面,在将来,对于更具时尚消费的笔记本电脑和消费电子领域,这种细分化的趋势也将表现出来,因为以时尚消费为特色的消费电子,受众追求个性化的因素让其天生就有细分化的DNA。

  I T 发展氛围:媒体也是主推力

  在家电行业,渠道的做大已经开始影响生产,以致不少生产企业开始打起了自建渠道的心思。随着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进军IT领域,这一现象会不会蔓延到IT行业?对此,杨伟强指出,目前就整体而言,I T 行业渠道与生产商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这是由IT行业的特性决定的。IT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更需要一个能充分体验的环境来消除人们对IT产品的某种“恐惧感”;而IT卖场相对于家电卖场,实力也相对较弱,不少活动需要厂家支持方能完成,这也是二者还处于“蜜月期”的重要原因。

  对于目前河南的IT产业环境,杨伟强坦言,不要说与沿海城市相比,即使与西南等内陆城市比,郑州的整个IT发展应用环境也不能说很好,但近年的进步却也有目共睹,甚至快得出乎不少人的意料,这个势头很宝贵。其实在营造IT产业的环境氛围上,媒体的作用不可低估。“令人高兴的是,河南的媒体已经意识到这一很有潜力的领域,最近大河报主办的3C节,可以说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河南有很大市场潜力,只要主流媒体引导得当,河南的IT产业发展氛围必然会越来越好,吸引更多行业关注。”

  责任编辑:任远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