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节约,学学“四两拨千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8:14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黄明朗

  报载,近来,上海在节约方面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政府出资换掉部分居民容量过大的抽水马桶水箱,一年节水达700万立方米;建筑行业用其他材料替代实心砖,每年省地达400公顷,等等。更令上海人得意的是,曾经快把苏州河堵死的一次性塑料快餐盒,如今已难觅踪影,全部的秘密就在“三分钱”上。

  具体做法是,政府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从生产厂家的每只饭盒收取三分钱,将其中的一分钱补贴给捡拾废旧饭盒的人,一分钱补贴给废旧饭盒的收购点和中转站,最后一分钱补贴又扶持起处置厂,将废旧饭盒加工成塑料再生颗粒,这种再生颗粒已经由原来每吨500元上涨为5000元,被下游企业买去制成塑料尺具、垃圾袋、鞋底填充物和农业塑料大棚等,而且这种办法已经推而广之,尝到甜头的再生塑料业胃口更大,准备让马甲袋也加入“循环流”。

  如今,环保、节约、循环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但是否找准了突破口,抓到了点子上,收到了实效,值得打一个问号。上海的做法的确高人一招,用“四两拨千斤”来形容,可谓实至名归,值得各地借鉴。

  首先,要有主动去“拨”的意识。在我们前进、发展的道路上,“成长中的烦恼”形形色色,层出不穷。如果不主动去“拨”,“千斤”之重的问题和困难便会纹丝不动,成为前进的障碍。以一次性塑料饭盒为例,它在许多地方已经泛滥成灾,造成的“白色污染”是全国性难题。上海人不退缩,不回避,迎难而上,深入调查,反复比较,最终找到了节约、环保、循环经济一石三鸟的办法。

  其次,要注意“拨”的技巧。“千斤”是“四两”的几千倍,能以“四两”之力拨动“千斤”之物,本身就包含一种巧劲。对待“白色污染”,先前国内外采取的办法,一曰禁,二曰埋,三曰烧,但均难以奏效。究其原因,禁之者,强制推广纸质饭盒,由于价格昂贵,市场不买账;埋之者,因塑料饭盒不可降解,仍然无法改变其污染的性质;烧之者,表面上似乎“干净”了,但却人为地阻断了资源循环的链条,即使烧了用于发电,也有大材小用之嫌。上海让令人头疼的废料成为下一道生产程序的原料,这种循环方式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使塑料饭盒由“弃儿”摇身一变成了“宠儿”,使“白色污染”成了“绿色GDP”。

  再次,要计较“拨”的成本。以四两拨千斤,意味着事半功倍;如果以四两拨四两,可谓得失相当;倘若以千斤拨四两,那就是得不偿失。这个“四两”,可以是经济、科技、行政、法律等手段,也可以多管齐下,但不论采取什么手段,都必须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而不是相反。上海人通过更换抽水马桶水箱而节水,虽然也有一定投入,但同修建一座7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所花费的资金相比,只能算是“四两”。他们解决塑料饭盒的方法更绝,政府不需投入,巧妙地利用利益趋动和市场杠杆,使问题的解决具有持久性、彻底性,难怪要被前来考察的全球泡沫塑料回收行业专家称之为“世界第一”了。(来源:中国宁波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