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师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9:43 南方都市报

  红树西岸

  一个建筑是如何诞生的?——投资方、发展商、设计师是如何一拍即合的?一个建筑的风格、社区的灵魂是如何悄悄降临的?总有一个机会,一种因缘,或是一个突然闪现的idea。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曾目睹过上千个楼盘的出生过程,但有两幕被我记住:一个是华侨城的波托非诺,当那一群人驾车走遍千山万水,最终来到意大利的波托菲诺小镇时;另一个则是百仕达的红树西岸,设计大师本纳道(Bernardo Fort-Brescia)先生,在飞往美国的空客头等舱中突发灵感,一边用卫星电话和地面助手联系,一边笔线飞走,“风车”图案跃然纸上。天上的灵感和地上的寻觅,本是深圳地产火红年代里两个小有趣味的情节,但由此我看到了一场宽幕大戏在上演:风起云涌,一个以国际化大融合为时代大背景的地产时代在徐徐展开——二者的微小区别仅是,一个是深圳人走出去,一个是把外国人请进来。

  传世作品

  纽约时代广场Westin酒店

  美国迈阿密NBA热浪队球馆、亚特兰大老鹰队球馆

  法国帝荣市大剧院/展览中心

  迈阿密国际机场

  香港数码港写字楼

  粉红别墅

  一个建筑的诞生

  红树西岸建筑设计师Bernardo Fort-Brescia(本纳道·霍先生)简介

  Bernardo Fort-Brescia(本纳道·霍)是美国建筑师协会1998年度建筑设计银奖和1996年度佛罗里达州建筑设计荣誉奖的获得者。他在1992年成为美国建筑师协会的资深院士,1999年入选建筑设计名人堂。同时,他被纽约萨尔瓦多里教育建设中心授予2000年度奠基奖。除了在哈佛大学任教和讲座外,他还被邀请到世界各地的著名学府做演讲,他的作品也被欧美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展出

  一个传奇

  每一个建筑作品的后面都对应着一个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后,他可以对着建筑或笑,或愧。

  红树西岸对应的是本纳道(Bernardo Fort-Brescia)。本纳道(Bernardo Fort-Brescia)对应的是ATLANTIS,他在这个建筑物后面笑到现在。

  那时迈尔密的BRICKELL海边住宅还只是个老年度假公寓的概念,三栋超高层的ATLANTIS的出现,不仅成为建筑的现代经典,也彻底改变了BRICKELL这个形象,并成为浪漫滨海城市的象征,就像一提到改革开放就是深圳,而一提到深圳,画面上就会有地王大厦一样。

  没有直接见过这个老头子,但听说过他的一些趣闻,很多。另一个设计师说的,他家里的地板都是用贝壳磨出来的,保留着原来的彩纹;为了不放弃任何稍纵即逝的灵感,他会在飞机上用价格奇高的卫星电话与助手沟通几个小时而毫无知觉。这样再听到红树西岸的人抱怨他“奢华”就不觉得奇怪,他在设计红树西岸时,所有材料都要求选最好的,当然也是最贵的。他没有成本概念,他没有宣传意识,他没有产量要求。

  也因此,他成为设计界的一个怪人,一个没法普遍流行的人,但这都没有阻挡他成为一个名人,一个具有影响的大师,这已不需多讲,要多讲的是:住宅和大师的关系。

  一个逻辑

  一个逻辑被一些人煽动起来了:名人要住名师设计的楼。

  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建筑实录》上,笔者读到一个新的现象,即一些如本纳道(Bernardo Fort-Brescia)的名设计师被住宅吸引过来,他们原先是设计公建的,住宅,简单的方块,重复的克隆,何须他们动笔?但他们现在都来了,如设计鸟巢的赫尔佐格,设计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安德鲁……。在纽约地产方阵中这份名单还包括诺曼福斯特,琼努维尔,弗兰克盖里,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等等,而且最近国际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微笑的照片被作为格林威治区查尔士街的新建高级公寓的销售广告,刊登在《纽约时报》的地产分类广告上;无独有偶,就在同一页,还刊登了东区阿斯特王宫——有格瓦思梅西格尔设计的“生活雕塑”高级公寓的大幅效果图,经过明星建筑师艺术化设计的复式住宅成为市场推广的卖点,这些在纽约过去极其少见的现象暗示一个趋势:纽约的建筑开发商正开始使用明星建筑师来建设这个城市的住宅项目。而四年前百仕达地产力邀本纳道(Bernardo Fort-Brescia)设计红树西岸时是否就已预见到这个趋势?

  ——为什么?

  因为之前的另一个逻辑是存在的,或者说那么一些人是存在的——他们是名人。

  在名人的逻辑圈里,首先高档住宅是要识别性的,而大师的作品起码是原创的;另外大师是有影响力的,可以影响到甲方,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甚严,比如要求选用的材料是最好的;当然名人和名师是相互理解的,名师知道名人需要什么样的生活。这样名人对名师的作品就是信任的,追逐的,跟随的。

  一个预期

  当然我们对本纳道(Bernardo Fort-Brescia)的要求层面不会如一般销售员那么简单,就是卖个房子。

  百仕达应该也不会那么想,本纳道(Bernardo Fort-Brescia)也不会这么想,我们更不愿那样想。

  从听说他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等待,作为一些非红树西岸业主的等待,等待的是另一个传奇再现。

  据了解当年迈尔密BRICKELL火起来是这样的程序和机遇,刚好ATLANTIS建成不久,好莱坞一影视公司在迈尔密拍一个电视连续剧,美国有上千万家庭在观看,而片头的经典画面选用的就是:海浪,美女,ATLANTIS。

  于是,ATLANTIS一炮走红,BRICKELL一炮走红,迈尔密一炮走红。

  这样的期望用来套红树西岸不是没有道理的,起码红树西岸带动了深圳湾畔的整体价值上涨已成事实,听说现在已有一些名人,主要是香港的,在此置业。如果红树西岸能够吸引深圳、香港、中国的名人齐聚于此,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形象就会树立起来,城市内涵就会扩容,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就会因此加强,这些属于这座城市的期待就会适时出现。

  这个预期,就是回答本文的标题:大师可以带来一个城市的价值。

  理解大师

  ——与百仕达地产副总裁罗雷对话红树西岸

  罗雷简介

  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曾供职于国家计委、和记黄埔(中国)等著名机构和团体,1999年加盟百仕达,曾任百江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2003年由贸易转入地产界,现任百仕达地产有限公司营销总裁职务

  在理解红树西岸时,笔者认为有几个关键词是要把握的,1、感性与理性。2、最好和最贵3、发现与发明

  1 关于感性与理性

  媒体:红树西岸的风车型规划,无疑是这个项目的灵魂,是她的传世之笔。那么这个神来之笔是感性的艺术形式,还是理性的科学结晶?二者的区别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品质上,艺术可以带来美感,但科学才会带来方便。

  罗雷:准确地说应该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我们不是为了风车而风车,那就是疯子。红树西岸的设计,其原始的动机和核心要点就是人体工学,从人的五官出发塑造一种懂得感应心灵的互动关系。具体就是如何利用这里独一无二的景观资源,如何让每一个窗户都看到海,增加视野空间的延长面,这样根据地块形状,才得出风车形的设计,才会采用板式的无梁楼盖系统和“Window-Wall”的窗墙体系。当然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尽量让她人格化、人性化,我们认同本纳道先生对深圳敏锐的触觉和判断,即对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它的优势不是传统而是未来、不是单一的执着而是多元的包容、不是保守的沉稳而是创新的活力,因此它在形式和风格上是挑战传统的。正式这种挑战性让他在传统的包围中“鹤立鸡群”,甚至有点“刺眼”,而这种感觉对红树西岸的客户而言不是什么坏事,而恰恰是他们期待已久的追寻。

  因此在外立面上我们强调建筑的可识别性,但在人接触的地方都以人最舒适的尺度和环境强调宜人的空间,如进深达三米的宽敞大阳台、引入了自然光和自然风的车库,以及四万平米的平台花园,都如羊绒内衣一样贴近人的感觉。

  2 关于最好和最贵

  媒体:解读红树西岸,人们往往用一个关键词“最贵”,为何有这样的追求?

  罗雷:“最贵”并不是我们的追求,只是我们为达到“最好”付出的代价。

  3 关于发现与发明

  媒体:我对红树西岸的价值判断可以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他说发现一个社会需求比办几百所大学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你们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一些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名人的需求?

  罗雷:我们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在红树西岸我们一直是坚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围绕我们的客户群把我们能想到的他们的需求统统列出来,然后再分析哪些是这一群体较为共性的需求,并且市场上还没有开发商很好的去满足,我们就会坚定不移的去做;哪些需求还不具有群体共性或是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尚不成熟,我们就会适当的做减法。

  比如隔音楼板的问题,我们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我们一位老总无意中听说某省建省级领导住宅楼,省领导比较集中的提出了要解决好楼板隔音问题。于是我们就围绕这个“省长问题”展开研究,在考察了世界各国多个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选用了美国陶氏化学的楼板隔音系统。这里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是两个同样要用功的地方。

  我们发现了很多一般开发商甚至消费者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且尝试去认真解决这些别人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所以才有红树西岸高品质的生活。

  图:

  红树西岸效果图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