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大餐”香飘飞船 神六航天员太空饮食侧记(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9:51 中国新闻网 | ||
返回舱的坐椅上,只有聂海胜一个人。费俊龙在干啥?航天食品系统主任设计师陈斌告诉记者,他正在轨道舱进餐。 按规定,两位航天员战友不能同时吃饭,要一个一个来,必须始终有一人在返回舱值班。这时,大屏幕微微一抖,切换到轨道舱的画面,只见费俊龙身穿天蓝色的工作服,从返回舱飘飘如仙般“飞”到了轨道舱里。这里,是他们在太空中的起居室,费俊龙开始调制他的“太空午餐”。 他打开一个方方正正的箱包,从里面取出几个用银色铝箔制成的食品袋和食品罐。然后,他打开一个乳白色的箱子,把食品袋一个个插了进去。 陈斌告诉记者,这个箱子,就是航天员首次启用的太空食品加热器。它看上去很像我们家庭使用的面包片烤箱,把食品竖着码放在里面的格子里,盖上盖子,半个小时就能把食品加热到80℃。 这时,只见费俊龙取来一个用束缚带“五花大绑”的餐具包,从里面取出一个长方形的餐盘和勺子、叉子等餐具,他把勺子放在餐盘上,把盘子晃动一下,勺子居然纹丝不动!原来,餐盘是用磁性材料制作的,能把勺子和叉子吸附在盘子上,防止它们在失重环境下“飞”走。 半小时后,费俊龙打开加热器,戴上防烫手套,把食品袋一一取出。记者看到,餐盘上还有两根皮筋似的绳子,把一个较大的铝箔袋固定在盘子上。看来,失重环境下的就餐,真的需要科研人员想得很周到呢! 转眼,一盘丰盛的“太空大餐”出现在眼前。由于舱内的摄像头是固定的,记者不能看清这些食品是什么。旁边的一位科研人员一边辨认一边告诉记者:“大的铝箔袋里装的是八宝饭,小袋子里面可能是陈皮牛肉、宫保鸡丁、叉烧肉……” 嗬,花样还真不少!只见费俊龙冲着镜头举了举手中的勺子,开始享受他的“太空大餐”。那香味,仿佛从太空飘到了飞控大厅…… 航天营养与食品分系统研究员白树民告诉记者,两年前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上,食品都是即时食品,呈块状,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加水,食用时都不需要餐具。杨利伟在太空的20多个小时里,只食用了点心和咖啡。这次,神舟六号飞船将要飞行多日,为了保证航天员的营养,食物当然要丰盛得多,食品种类增加到四五十种,除了块状的,还有大量粒状的、条状的,都用铝箔袋或者罐头盒密闭保存。为了能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水果,航天食品的研究人员还特制了“冻干水果”。苹果、哈密瓜、水蜜桃等四季水果,在脱去水分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甜美的风味。 说着,只见费俊龙“飘”向一个圆柱形饮用水罐,一手抓住罐体上的水压泵,另一只手抓住一个软管送到嘴边。水泵一压,水顺着软管流到鸭嘴形的出口,轻按出口上的开关,甘冽的泉水便“飞”进了嘴里。白树民说,航天员饮用水,是从地下1700多米抽出来的地下水,然后再用银离子进行消毒,最后罐装。 “我们中国人有喝茶的习惯。”白树民告诉记者:“我们专门研制了一种叫茶精的复水饮料,类似于地面上的酸梅晶、橘子晶等。饮用时,通过包装上的一个单向阀门将水注入,揉捏包装袋,使其充分溶解,航天员在太空中就能喝上热茶了!” 吃饱喝足,只见费俊龙取出一个像吸尘器似的东西,在舱内晃动。 这是在干啥?陈斌笑着为记者解谜:“这是一种食物残渣收集器,可以把飘浮在舱中的一些细小的食物残渣收集起来,防止它们沾染舱内的设备……” 看着,听着,记者不禁为科技人员的智慧和细心喝彩!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丁海明、赵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