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探访神六发射之后的现场:发射塔成为留念主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0:21 中国新闻网

  神六成功发射后,发射架是什么情况,发射塔下神六底部冒烟的地方又是啥样,会否留下什么痕迹……飞船起飞后没多久,发射塔立即成为了前来观测者的注目焦点,经过特别批准的极少数幸运者来此合影留念;就在神六发射升空的那一刻,没想到发射塔下的导流槽的是来自郑州一家水泥厂生产的水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特派记者代表河南人第一时间在酒泉航天发射指挥中心向零号指挥员郭保新握手祝贺。

  发射塔成为留念主体

  10月12日中午,在神六发射成功的第一时间,我们经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关部门批准,进入神六飞船发射塔下,而就在几个小时间前,这里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曾经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首次载人飞船等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与进程,都在这里完成了历史的脚步。

  “我感到了骄傲!”神六飞船发射塔下一位担负警戒任务的卫兵脸上写满了自豪。他从11日晚就已开始守卫在发射塔下,如此紧紧地守卫在神六飞船身边,他认为这是一生中最伟大的一次神圣使命。“要知道神六是我保卫着送上天的!”尤其是在即将点火前,他与同他一样执行神圣使命的卫兵们一起撤到安全地带后,“我还是距离航天员最近的中国人!在点火的时候,我的心就与进入神舟六号飞船里的航天员心连到一起了。”

  在他的目送中,中国首次单人航天的历史就此改写成了多人航天。他,不仅见证了历史,也同时进入了历史。他觉得,今后无论自己走到何处,这一生都永远不会忘记今天的一瞬。

  他的身旁是经过特别批准沓至而来的极少数留念者,大家都想知道神六成功发射后发射塔的状况,并想亲眼看一看塔下导流槽里是否留下了什么痕迹……怀着同样心情的人,几乎不约而同地来到现场。

  高大的发射架在日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雄壮,原本紧抱飞船发射架上的“两只大手”伸向左右两侧,仿佛仍在告诉前来观看的人,“飞船是从这儿上天的!”

  变换不同的位置,选择各种独特的视角,横图、竖图、斜图,平拍、仰拍,站立、蹲着、坐着……相机的“咔嚓”声不时响起。

  郑州水泥建造导流槽

  亲手触摸发射架,已找不到神六“点火”时的余热。

  巨大的神六发射底架,看不出有丝毫变化,在又一次送走了上天远行者后,它仍旧一如既往地要为下一次发射做准备。而在此之前的神五,也是从它的身上升往太空。它令别人发光,自己却默默无闻。正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有的工作人员一样,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1958年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成立到今天,他们已经在茫茫的戈壁滩中静静地奉献了自己47年的光阴。那是一声令人的激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进程。

  变换的是中国航天历史,不变的是为航天事业永远服务的阶梯。

  激动的心情仍在兴奋,血管中流淌的仍是奔腾的热血。

  迈步走上神六发射平台,此刻在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状态下,一股暖流顿时传遍全身,似乎与其融为一体。更没想到的是,脚下导流槽是来自我们郑州一家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建造而成。作为每一位河南人,此时此刻应该更为激动。

  这是一个离地面16米深、直径18米长的圆形体,它的两侧从地下以弧形伸出地面。火箭点火时,火焰和热气流如果直接上升,会对火箭造成损害,而导流槽的作用,就是通过从密布槽壁的607个喷头里喷涌而出水流的压力把火焰和热气流导向发射台两侧的出口。

  躬身钻进发射平台下部,在导流槽边向下看,只听到槽壁往下哗哗地流水声,圆锥体的导流槽被中间竖起的一个水泥长柱一分为二,如同鸳鸯火锅,与其稍微有点差别的是中间不是“S”形。其底部没有见到明显的水位,用手触摸其壁,未有神六留下的任何痕迹。

  “它已经完全经受的起实战的考验,无论是神五飞船的发射,还是此次神六的成功升天,以及此次无数次的卫星上天结果证明,导流槽的水泥质量是非常稳定的。而在最初投入使用时,担心效果不好要加入半池的水,每次发射都要蒸发完,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存水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位负责人对水泥质量的稳定性感到非常满意,他特别说明的是这是郑州一家水泥厂生产的水泥。除了水泥质量稳定可靠外,还有一个重大的作用是减少了重复投资,一次投入可多次使用。而在国外很多国家,包括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使用的则是一次性的钢铁导流槽,火箭发射后由于被火箭喷出的火焰烧毁融化立即报废,不能重复使用。如果下一次进行发射,则要重新建设。

  与零号指挥员握手祝贺

  远远地郭保新走了过来,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卫星发射监控中心外的走廊上,看上去脸色有些苍白的他嘴角上带着一丝微笑,此时他已经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时年45岁的他身着军将,戴着一幅近视镜,更显出一派文人的气质。陪同我们的基地有关方面领导称,在这里大家很少有人喊老郭的名字,都直接称呼为“零号”。

  而就在几个小时前,他还坐在监控中心“零号指挥员”的工作台前。通过面前的四个话筒将神六飞船发射前倒计时“50秒、30秒……3秒、2秒、1秒、0秒,点火”的声音传遍了祖国上下,跨越了地球与太空时的距离。

  “郑州日报社向您祝贺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带着中原人的心愿与祝福,我们与郭保新紧紧地握手祝贺。“辛苦了,河南人向你致敬!”

  在郭保新的陪同下,我们进入了酒泉卫星发射监控指挥中心。

  这是一个类似于本报采编系统的平台,所有的相关系统工作员工都在同一个大平台房间内工作,具有各种监控作用的电脑一字排开。标有零号指挥员的电脑位于正中间,并正对着两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从太空中传回的影像就出现在此屏幕上。

  看到“零号”返回平台,认识的不认识,纷纷上来将“零号”包围起来,拉着手,拍着肩膀头,一位位先后与“零号”合影留念。

  “我已经完成任务了,现在神六飞船的工作正由北京方面进行,他们现在是最累的!”

  (来源:郑州晚报;作者:张利民、陈祖强、唐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