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土优势要加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1:1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一个全球化主导的无边界时代正在来临。中国如何获得跨国及跨文化管理的经验?如何寻找内外资企业发展的动态平衡?日前,主题为“跨越边界-全球化浪潮中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2005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微软、索尼、联想、联邦快递、复星等企业的管理者分享了他们的管理经验。

  文/本报记者周思详
本土优势要加强(组图)
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

  应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中国企业应该清楚,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应该发挥它们的影响力,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本土公司可以朝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寻找中国物流业的出路:第一,充分利用本土优势,加强本土化,以发展本土的网络为中心。第二,通过收购合并结盟,互补长短,发挥协同效应。第三,要精而钻,不要大而全。有人问,联邦快递发展成为全球快递业领先者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过去30多年专心地把航空快递业做好。第四,一个开放透明的营销环境,对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五,服务为先,不管你的公司规模多大,人员有多少,设备有多先进,归根到底,赢得市场的关键在于你的服务,在于是否能让消费者满意。
本土优势要加强(组图)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中国首席运营官刘军:

  优化供应链进行产品创新

  联想为什么选择快速国际化战略,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拓展新市场。第二,在PC领域,全球化地整合资源,应对未来的竞争。第三就是所谓收购的机遇。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笔记本电脑的成长。笔记本电脑现在在中国只有18%左右的市场份额。3年以后,可能上升至30%或40%以上,产业面临巨大变化。笔记本电脑时代的到来,使得规模竞争的门槛提高了。我们需要扩大规模,上升规模竞争的门槛,这是联想走国际化PC道路的原因。

  整个的联想业务上个季度的财报很漂亮,营业额增长、利润增长,毛利率提高,现金周期运转理想。这个成绩单超出我们管理团队本身的预期,不仅联想业务在中国得到飞速的发展,同时全球业务在收购IBMPC业务后,实现扭亏为盈。这背后确实可以看到正确的战略方向带来的非常好的效应。整合采购成本,就带来了这么大的提升,我们的成本得到非常好的控制,从亏损业务变成赚钱的业务。两家公司的整合有挑战,整合任重而道远。
本土优势要加强(组图)
微软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

  建立健全的行业生态系统

  微软中国的发展,最关键是建立健全的行业生态系统。因为微软在全世界要依靠数十万个合作伙伴,包括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开发、代理销售和服务公司等。微软在北京设立技术中心,在上海有两个合资公司,在9个省市建立微软的合作中心。另外还在中国加大战略投资的力度。

  中国每年有25万新IT方面的人才进入市场,美国20万、印度15万。微软有系统的培训,培训6000位软件工程师、软件架构师和项目管理人员,这是长期的规划。

  微软在欧洲取得1元的销售,合作伙伴加起来就会有7元的销售。微软的价值链需要更强的伙伴。伙伴成长,微软才会成长。在软件外包方面,微软过去3年花了很多时间跟中国的电信公司一起做外包。因为中国软件公司在开发流程方面跟国外不是很接轨,所以一开始花费了很长时间,微软派自己的软件开发人员来中国。经过努力,中国有超过上千位开发人员是在别的公司从事由微软外包的工作。这一点我觉得做得比较成功,关键是微软必须有良好的软件行业的生态系统。
本土优势要加强(组图)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寺圭:

  必须有独特的产品服务设计

  索尼有许多子品牌,这些子品牌在索尼品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把产品的差异性、创造性、特异性表现出来,我们把品牌包括子品牌进行整合。品牌和业务有一定的集中度,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所有的品牌和业务必须保证它有非常独特的产品、独特的服务和创新性的设计。必须保持业绩、经销一贯性的原则,而且必须对未来做前瞻性预测。建立新的品牌以后,必须再投资开发新的产品、新的服务,这个循环非常的重要。

  品牌的形象,不能只从产品、服务或广告层面判断。必须具备基本的理念,就是品牌是由若干因素组成的。因为有时候消费者不是简单地看品牌,而是看产品由哪些公司生产的,领导是谁?这个公司对于社会的贡献如何?有什么样的理念?因此,应该从若干层面满足客户。然后在他们心目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