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招商之变青岛在路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1:30 青岛新闻网

  2003年7月21日,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中远码头(前湾)有限公司、丹麦马士基集团和英国铁行集团共同签署了关于组建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QQCT)的合资合同,顿时价值8.87亿美元的合作项目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三国四方”本来并存的毫无意义的几个汉字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词语,意味深长。

  对于青岛而言,这个项目不仅是当时最大的外资项目,更主要的是在利用外资方式

上进行了突破。这次合作打破了此前中国大陆沿海港口多采用两方合资经营码头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青岛港作为一个企业,成为利用外资的一个载体,为青岛的利用外资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提高了青岛外资的水平和质量。

  QQCT总经理李成祚说,前湾三期集装箱码头目前是铁行、马士基、中远三家投资方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个码头,目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千万标准箱,是投资回报最好的一个码头。

  显然,对于致力于建设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和全国重点中心的青岛来说,像三国四方这样大的外资项目越多越好,像三国四方这样的引资方式也是越多越好。

  21年外资引进史

  说起青岛的外资引进发展史,有意义的就是从青岛改革开放开始的。1984年,青岛市经国务院批准开始直接利用外资。当年5月,青岛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从那时起,外资成为青岛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截至2004年底,全市累计利用外资项目17854个,合同外资390.7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接近200亿美元,达到198.97亿美元,已有99个国家和地区来我市投资。今年前8个月,我市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882个,实际利用外资19.72亿美元。

  市民对外商的态度也由最初的“狼来了”变为如今的“全民招商”、“红地毯招商”,招商引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市利用外资的步伐在不断加快。2002年是我市利用外资值得记忆的一年。那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亿美元,提前3年完成“十五”确定的目标,是我市1984年至1994年11年的总和,是1995年到2001年7年累计利用的三分之一。

  数字证明外资贡献

  25亿美元,意味着我市利用外资已经初具规模。在量的基础上,我市利用外资开始向质的方面发展。以三国四方为标志,一系列的大项目进入我市。如5亿美元的香港招商局的前湾物流项目、LG芳烃的项目。

  这些项目的作用不仅是体现在数额巨大上,而且这些都是与我市产业配套的龙头带动项目。目前,我市正在围绕四大产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进行招商,我市在利用外资方面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21年的外资发展历史,也是21年外资贡献史,还是用最直观的数字说话吧。鉴于统计口径的关系,我们以2002年为例,我市2001年的GDP为1316亿元,而2002年增加到了1500亿元,净增了184亿元,这其中78%是外资贡献。近年来,外资企业的出口总额占到总出口额的60%以上。

  衡量外资贡献度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就业和税收。2002年,我市外商投资企业职工人数50万人,增长了19%,占全市城镇以上职工人数的42%。这一年的涉外税收占总税收比重的33.3%,增长了5.8个百分点。

  外资形势已发生变化

  200亿美元是个高度,但不是终点,我市的外资引进道路还有很长。

  一位在我市招商领域工作多年的人士曾经不止一次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当时,青岛与南方某城市都在争取韩国一个大项目的进入,韩国对两个城市都感兴趣,但当双方拿出方案时,青岛的差距就显现出来,青岛的方案不仅不详细,而且没有说服力。

  这件事情给这位人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感觉,现在的招商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

  中国海洋大学韩立民教授对当前的招商引资工作有着很深的研究。他就认为,新一轮产业转移发生了新的变化,而我市利用外资的国内竞争态势也出现了重大变化。入世后,国内城市间的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降低综合成本,扩大既有优势,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各沿海城市共同的战略选择,这使得我市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地区间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随着产业转移的重心不断高级化,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在内容上也变得更加广泛,除了能够使资本更有效增值的高素质劳动力、较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及知识创新能力等新要求外,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软环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现代意义上的投资软环境所包含的内容很广,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到市场环境、制度环境、法律环境、政务环境等,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投资软环境的优劣强烈影响着外商的投资决策。

  外商在我国的投资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入世后,外商在我国的投资重点由单纯的加工贸易型转向“生产基地+销售市潮型。今后,外商不仅把中国作为产品生产基地,而且作为重要的销售市场和利润来源,投资动机已从寻求资源变成寻求市场,开始更加注重其在我国生产产品的本土化销售。由此,外商在投资时对地域的选择也开始变得更加苛刻,投资所在地的商业信息环境、市场辐射范围、物流系统状况、城市影响力和区域销售能力等成为外商投资决策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进入21世纪,我国外资经济所面对的时间、空间、条件和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市外商投资促进工作也应以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确立新思路,用开拓创新的意识探索新方法,用市场经济的规则构建新机制,努力开创外资工作新局面。”韩立民说。

  招商引资缺乏针对性

  从去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出现了一大变化,在我们“走出去”宣传推介的同时,德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来我市举办推介会明显增多。

  市外经贸局一位负责人在比较我市和其他国家和地区推介会后告诉记者,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外国的推介会更具有针对性,想在青岛吸引什么样的企业就请什么企业来。而我市的推介会则过于重视现场气氛。

  其实这正是目前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吸引外资缺乏正确的产业定位。过去一段时间,我市一些地方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缺乏正确的定位和长远思考,一味追求外资的流量,造成了地区的恶性竞争,结果是各地区项目趋同、产业结构趋同。

  同时,长期以来,我市只注意外资进入的规模和流量,忽视了外资进入的结构层次和技术含量,造成外资项目的总体质量和层次不高。引进项目大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项目占绝大比重。

  目前,韩资是我市外资的主要组成部分,今年前8个月,我市实际利用韩资10.93亿美元,占外资总数的55.4%,但这些项目多为中小企业,项目的平均投资额只有不到300万美元。

  副市长于冲曾经这样评价青岛的招商引资差距,与南方一些地方相比,青岛大项目少,引进项目产业链条短,出口型大项目少。

  招商之变意味深长

  “在当前形势下,明确和贯彻吸收外资的产业导向是实现我市产业升级所必须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韩立民教授指出了当前我市招商引资的出路。

  对于我市来讲,产业导向就是围绕我市“三大特色经济”、“四大工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开展专业招商、集群招商,提高引资项目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大力开拓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招商引资,尤其是要在公路、桥梁、码头、供水供热、旅游景点、物流等重点行业实现新突破,并积极发挥企业主体招商作用,通过跨国并购、转让等方式,提高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令人欣喜的是,我市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并在进行一些探索。首先从招商模式上,从去年开始,组织了18个招商团队,从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出发,通过由各相关部门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向一批世界重量级项目进军,全面启动“专业团队”招商新模式,取得可喜成就,截至7月底,各招商团队已洽谈利用外资项目116个,总投资71.6亿美元,合同外资26.6亿美元。

  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孙恒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专业团队实际上主要是以我市的产业集群为核心,由全市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和负责人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可以为重量级外资项目提供全面介绍与分析,最终实现项目落地。这正符合目前产业转移的特点。

  我市招商的另一大变化就是,从去年开始,组织了韩国周、日本周、德国周,以及在韩国的青岛周等活动,特别是去年和今年的两届韩国周以及今年的青岛周,改变了青岛的招商思路和观念,从具体的招商活动中跳出来,而以宣传推介“青岛———最适合韩国人投资创业和居住生活的城市”这一理念为目的,把企业推向招商的前沿,成为利用外资的主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其实,韩国周和青岛周所反映的就是现在招商的新理念,要把城市进行整体推介。

  团队招商,韩国周和青岛周的举行都还是我市招商引资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宽领域的开始,青岛的招商路还有很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