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04: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杨岗

  最近,有专家呼吁,应尽早把我国“地大物博”的提法请出中小学课本,以“地大物不博”代之,让诸如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世界排名———煤资源五十位以后,淡水资源五十五位以后,海洋资源六十位以后,土地、耕地、森林资源一百位以后等触目惊心的数据深入人心。因为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很遗憾,我国是人口大国,但却不是资源大国,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欠佳。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发展与资源的矛盾日渐凸现。解决资源不足的矛盾,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越来越成为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头等和“头痛”大事。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已开始成为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建设好节约型社会呢?读《节约型社会》(郭强编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使我们知道要抓好五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促使全国人民把“地大物博”的观念转变为“地大物乏”的认知,充分认识到节能和节约一切可利用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当作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来抓。从教育入手,定措施、设标准,进而立法规,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

  二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在观念转变的基础上,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崇尚节俭、合理与适度消费的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转变。鞭挞铺张浪费、肆意挥霍的行为,褒扬文明、节约的榜样,使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节粮、节电以及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等成为全社会的主流风气和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

  三是城市化模式的转变。城市规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必须考虑资源配置、环境承载力、地域功能等诸多因素,土地、淡水、能源要尽可能节约和集约利用。城市发展要与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相结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服务业比重,广泛推广太阳能综合利用。不求大不求全,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科学、合理地构建节约型城市化模式。

  四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我们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优先的位置,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充分利用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其升级换代上水平的同时,加快高新科技研发和推动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真正做到农业集约化经营,工业合理稳步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决定走不同的发展道路,使全国的产业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五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过去那种靠高投入高能耗,拼资源损环境来换取高增长的方式必须尽快改变。加强宏观调控,变需求结构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为依靠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增长;变产业结构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为工业、农业、服务业共同带动增长。结合实际特别是资源总量制定增长幅度的计划要合理,并视客观情况适时科学地调整。忽冷忽热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以上五大转变,尤以思想观念的转变最为重要。

  《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5日第六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