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文和互动是母语教学的博雅(马上连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07:45 人民网-江南时报

  今日,本报“今日重点”推出专题报道《一份惠及几代人的经典“菜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对新教科书表示欢迎,并且该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组织的学生家长之间“笔聊”的主题也是遵照新教科书举行的。

  那么这本新教科书是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下编写的呢?它与传统的教科书什么区别?目前的教学实践是否符合编写者的预期目标?围绕有关问题本报记者连线了普通高中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编者之一傅元峰博士。据了解,傅元峰博士现执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傅博士告诉本报记者,这套教科书是按照教育部的新课程标准为准,旨在灌输新的语文教育理念。“严格来说这不叫教材,应该是教科书。它突出新颖,紧扣时代,比较现代化,关注经典性。”

  据傅元峰博士介绍,编写组在这册教科书中设置了四个专题,分别是体验青春的激情,尝试规划未来的人生;探讨读书和思考的意义,寻示获得教养的途径;回望家乡的山山水水,重温亘古不变的乡土情怀;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感受她的深长意味……

  编写组成员还在这套必修课教科书提出了有关学习方式的建议:在“文本研习”中,我们可以在教科书所创设的对话情境中,通过自主阅读,钻研文本,品味名篇佳作,与文本、老师和同学交流、对话;在“问题探讨”时,我们将在阅读、表达、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发展理性思维;在“活运体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带着自己的经验,走进语文,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提高语文素养。

  内容上的精心选择,决定了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他说,教材的编选在形式上采用全新的理念形式,对教学材料的处理相对比较开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超文本的形式,如对图片的处理,图文并茂,用图像和声像来增强立体感;二是对材料的组织,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延展的空间。

  另外,相对于此前的语文教材,这套教科书的时代感和现代感更加强烈,尤其是在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工具性的综合提高方面。“比如在人文素养方面,从陶冶情操为主;在工具性方面,突出实际操作性。”同时,编写组还照顾到高中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曾经征求过适用对象——高中生的意见,尽量让文章显得更加亲切。因此,学界对这套教材评价也很高。

  对于此次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教学实践取得如此明显的效果,傅元峰博士认为这也是对人文性的培养,落在实处的一种体现。“把这些人文和互动的内容以书本的形式写出来,易于学习、操作,非常成功的构筑了一个虚拟的学习情景,这在此前的教材中是难以想象的。加强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是必要得。”他强调说。

  “这种人文关怀是这套教科书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所以这也从反面反衬了此前语文教育环节的薄弱。因为教科书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问题,还涉及到青年文化、社会关系转型等问题。”

  最后,傅元峰博士指出,“一本好的教科书所承受的人文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教学活动的实践所反馈的语文学习状态,又反过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江南时报》(2005年10月15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