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待到“神六”返回时,我在草原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5:17 新民晚报

  10月17日凌晨,圆满完成5天5夜太空飞行任务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与在场的数百名搜救人员一样,记者激动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主着陆场5天5夜采访中的一幕幕重新闪现在眼前……

  “我把喜悦藏在心底”

  时间:12日上午9时

  地点:着陆场站

  对于两个多月前就驻守到着陆场站的200多名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令人激动的一天。

  一大早,他们便聚集到着陆场的简易食堂里,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中国航天员再次飞天的激动时刻。

  9时整,火箭点火成功,人们的欢呼声在空旷的草原上久久回荡。随着“火箭飞行正常”“一级火箭分离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一条条令人鼓舞的消息传来,气氛越来越热烈。

  身高不到1米70的着陆场站站长姚峰站到凳子上,摆了半天手,才使大家暂时安静下来。“好的开头必定有好的结果。让我们共同努力,精心准备,迎接航天员凯旋。”

  在长征火箭托举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同时,着陆场系统全面启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必须做好准备,随时迎接飞船返回。

  着陆场气象站的值班室里,26岁的雷达组组长王志超一直守候在电脑显示屏前,聚精会神地监控着LAP——3000风廓线雷达传来的地面浅层风的风力变化情况。

  这是决定神舟六号能否在主着陆场安全降落的一个关键岗位。如果地面100米的浅层风力过大,就有可能不具备飞船降落的条件。从今年4月份开始,王志超就带领着雷达组的3名工作人员,对浅层风的变化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没看上飞船升空的壮丽场面,我并不觉得特别遗憾。”王志超说:“我要把喜悦藏在心底,等到航天员平安返回的那一刻再一并释放。”

  “航天员,你在太空还好吗?”

  时间:13日20时

  地点:夜间搜救演练现场

  一望无际的四子王旗草原,北风凛冽,月明星稀,最低气温降到了-2℃。神舟六号飞船的理论落点就在这一片开阔地带上。

  最后一次夜间搜索救援演练在这里展开。担负地面搜救任务的14辆特种车辆从着陆场站出发,排成浩浩荡荡的长龙,明亮的灯光撕裂了草原的黑夜。

  担负空中搜救任务的4架直升机发出巨大的轰鸣,从着陆场站临时停机坪上依次起飞。大约半个小时后,直升机全部准确飞抵预定空域。与此同时,地面搜救分队也抵达距离返回舱预定落点5公里的待命地域。

  20时整,在红外助降系统的帮助下,第一架直升机在距离模拟返回舱不到50米的地方平稳降落。就在直升机接地瞬间,机上的工作人员已经携带开舱设备冲下了直升机,直奔模拟返回舱。在确定模拟返回舱外表一切正常后,工作人员协助由两名战士模拟的航天员顺利打开舱门,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两分钟。

  扮演“航天员”的是两名年轻的战士。记者赶紧冲上去,问两名刚刚着陆的“航天员”:“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身着臃肿的航天服,一名小伙子回答:“虽然成不了真正的航天员,但能为航天事业做贡献,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另一名小伙子说:“我最想说的是,航天员,你在太空还好吗?你一定会平安返回!”

  “穿透‘黑障’的‘天眼’”

  时间:14日下午2时

  地点:光学实况记录仪阵地

  当记者下午2时来到光学实况记录仪阵地时,坚守在这里的5名工作人员刚开始吃中午饭——每人两个馒头、一份罐头,外加一袋榨菜。

  这是离着陆场站最远的一个阵地,距离飞船理论着陆点只有10公里。霍伟华带领着4名技术人员自8月份以来,就一直坚守在这个方圆数十平方公里、没有人烟的阵地上。

  霍伟华告诉记者,这个阵地在迎接飞船回家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先进的大型光学实况记录系统,可对可见光、红外光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记录。“当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刚刚再入大气层时,就将被牢牢锁定。”霍伟华说:“这是穿透‘黑障’的‘天眼’。”

  要驾驭“天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年轻的曹旭工作在最为关键的岗位,他是整套系统的操作手,他将通过操作台的一根操纵杆精确调整光学实况记录仪“炮口”的方向和角度。如果曹旭的手稍微颤抖一下,就可能使“炮口”偏离很大的方向。

  当神舟六号划过天际时,曹旭能保证自己的手不激动得颤抖吗?

  “绝对不会。”曹旭回答说,“平时我就是打电子游戏的高手。”这个“打电子游戏的高手”为了保证第一时间跟踪上飞船,进入阵地以来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训练。

  “‘神六’休想逃过我的眼睛!”说着,幽默自信的曹旭做了个鬼脸。

  “进入临战倒计时状态”

  时间:15日上午9时

  地点:誓师大会现场

  15日上午9时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主着陆场区誓师动员大会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召开。

  飞船返回搜救指挥员李栋恒在誓师大会上说:“神舟六号飞船将按照预定计划于17日凌晨返回主着陆场。”话音刚落,现场气氛顿时紧张。

  “从现在起,着陆场进入临战倒计时状态!”李栋恒宣布。

  这是记者看到过的参加人员身份最为复杂的誓师大会。有穿橘红色搜救服的搜救人员,有穿迷彩服的军队官兵,有穿白色工作服的科研试验人员,还有穿着各种各样服装的勤务保障人员。飞船返回搜救部队使用的测量、气象、通信、指挥和营救设备都是国内最先进的。

  来自总装备部某基地、总参陆军航空兵某部、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员中心等参试单位的代表在发言时纷纷表示,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完成飞船返回舱和航天员的回收救援任务。

  一位代表用“套改”了的毛主席诗词来结束自己的发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神六返回时,我在草原笑。”

  “接好最后一棒”

  时间:16日凌晨3时50分

  地点:雷达测控阵地

  凌晨3时50分,再过24个小时,神舟六号飞船就要回家了。此时,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以7800米每秒的速度飞行的飞船,正经过着陆场区上空。

  记者走进着陆场的雷达测控阵地。在临时搭起的测控指挥方舱内,在通信、气象、雷达、指挥等各种机动测控车上,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忙碌着。

  指挥室屏幕上不断闪烁的数据、图表显示,飞船的各种飞行参数正常,舱内温度、湿度及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环境指数十分理想。

  通过着陆场站自主研发的“航天员关键生理遥测系统”,记者清楚地看到,两名航天员的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指标完全正常。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飞船理论着陆点附近的光测站,通过先进的红外成像系统,清楚地看到高空探测气球正在轻快地摇曳。当飞船穿越“黑障”后,这套设备将可以观测到飞船返回舱开伞的一举一动。

  连续多天高强度的工作,使着陆场站站长姚峰的双眼布满了血丝。“目前,着陆场系统全部就位完毕,通信畅通,各种设备状态良好、运行正常。”他说,“一场完美的太空接力已接近冲刺,我们一定会接好最后一棒,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新华社记者 李宣良

  (据新华社内蒙古四子王旗上午电)

  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走出返回舱。

  新华社记者 赵建伟 摄

  今天凌晨,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右)等在监控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运行情况。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