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复旦哄抢座位的四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2:48 新闻晨报

  李敖中国行之后,文学城一天之内就可以贴上无数评论和网友的讨论,虽然网上的文字直播可以让我对演讲的内容略有所知,但还是不如亲耳所闻来得痛快。只能期待有热心网友能把凤凰的世纪大讲坛传到BT上去,即使是剪辑过的版本,也还是可以凑合看的。

  对待名人演讲,复旦有它一以贯之的风格,那是海派的风格,细腻、婉约、入流,却在资本狂潮下悄无声息。4年的大学生活,听过不少知名学者、知名人士的讲座,3108、5

301,甚至相辉堂,一直到后来新建的逸夫科技楼,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只是拥挤的人群总是那么安静,除了哄抢座位的热烈,剩下的就只有掌声和礼貌有序的提问了。

  当下人气兴旺的记者或者主持人也来过复旦。杨澜来过,在吴征假文凭风波后不久,在保安、抑或是保镖的簇拥下走进了5301教室;陈鲁豫来过,还是在5301教室,演讲前站起来鞠个躬,一如她在“鲁豫有约”的风格;敬一丹来过,躲在3108的最后面,等大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她悄悄走到讲台上,谁也没发觉;白岩松也来了,只是级别没那么高,改在了3106。这一切似乎都归功于复旦新闻学院的名气,把这些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都请到了复旦。不知道有没有那天,CBS60Minutes或者ABC20/20的主持人或者制片人能够到复旦现场说法。

  有一次讲座很别致,那是在上“古代汉语”的时候。教授之前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没有人知道那天课上的内容会有改变,还照计划读着《世说新语》。一进教室,就看到黑板上写着很大的五个字:“生命的原乡”。还在诧异之间,就看到一位衣着优雅的女士走进教室,用更优雅的语调把她的生命历程和创作源泉娓娓道来,大家恍然,原来是席慕容。教授后来解释说,之所以这样保密,是为了保证我们文史哲三大系的学生每人有个座位。学生们不禁哑然失笑。

  逸夫科技楼建好以后,3108就变得冷清很多了,除了上晚自修的学生,很少再能听到名人在那里开讲座了。毕竟高科技还是发展的主流,装潢一新的演讲厅也会让名人的自我实现感更强烈一些吧。在那里,我听到了另一位来自台湾的学者的讲座,那就是余光中。满头白发,清清瘦瘦的老人,站在台上为学生们吟诗。之后还有一位我个人非常喜爱的学者,毕业于台大外文系,不过已经在美国待了很多年,和杜维明还有张灏同在哈佛攻读中国思想史,早已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了,叫李欧梵。他的作品实在让人眼花缭乱,不仅仅是文笔,更多的是内容;正是这种眼花缭乱,他自己被读者赋予了浪漫小资的名号。

  讲座之于我,之于很多复旦学子,就是复旦的一个精髓、一种文化。我们都是在忙着哄抢座位的状态中走完大学四年的光阴的。尽管李敖来了,一个我们期待了很久的人;尽管我又错过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机会,但总是会有更多的人珍视这份校园的包容和自由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