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诚信危机源在校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4:47 中国青年报

  “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不强”,是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2004级学生对福州大学城内的5所高校的100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见本报10月14日报道)。10月15日下午,300多名学生聚集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就此展开热烈讨论。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三学生赞同“简历不造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

  福建中医学院一位杨姓同学对此直言不讳,他认为:“简历注水,跟社会风气有关。不是有那么多的干部在用各种假文凭吗,他们的学历、经历可以造假,学生们当然可以效仿。”

  学生们还在现场演示了一种实习鉴定造假软件。只要输入公司的名称以及需要的公章类别,瞬间便能在电脑屏幕上做出一个公章来。然后上网搜寻几份实习鉴定,选择出一份,复制到Word文本上,将文档上有关公司名称改成与公章一致。最后将公章嵌入鉴定末页的右下方。这样,不到10分钟时间,一份“手续齐全”的实习鉴定便诞生了,只需打印便可交给校方。福州大学的郑姓同学介绍说,“这种软件最早是社会上一些人传进来的,他们用了感觉不错,也推荐学生使用”。

  一位学法律的大四学生刘某说起自己的造假经历懊悔不已。“暑假简直玩疯了,临到开学没办法,就造了份假实习鉴定,交上去后心里一直不安。万一有其他同学去这个单位实习,不就露出马脚来了吗?”刘表示,求职时他肯定不会再造假。“虽然可能谋得一份好职位,但是造假的东西一旦暴露,就是自毁前程,付出的代价太大。”

  福建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李淑贞认为,大学生与中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里存在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毕业后就面临着直接进入社会的问题,他们时刻都在关注着社会的变迁。而大学生诚信出了问题,责任其实不全在学生本人。许多家长本身就整天在家里说各种造假的事,而且有些还津津乐道,学生当然很容易接受这种讨巧的办法。

  “学生诚信危机根源在校外,但学校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福建师范大学张碧红博士说,有些学校盲目追求就业率,对于一些“造假”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惩戒机制”的缺失也会助长学生不诚信。学生造假除了支付一定造假费用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成本,也很少受到惩罚,不造假的人反而觉得吃亏。如果造假的成本很高,风险很大,自然作假的人就会考虑后果。

  一位企业负责人希望高校把好毕业生的质量关。平时多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求职教育,一旦发现简历作假要进行相应处罚;一些成绩单、证明等,必须由学校盖章才能认可。

  据悉,福建师范大学已率先提出要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进行诚信教育。

  本报福州10月17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吴木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