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川大博导邱沛篁七访巴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5:2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记者余卫强)“我先后七次访问巴金!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我很悲痛,巴老去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1我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昨晚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昨晚8时许,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沛篁,从记者口中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平静之后,他缓缓道出了心中的悲痛,回忆起他“七访巴金”的经历。

  道不尽对恩师的无限哀思

  邱沛篁开口就说,“巴老,是我崇敬的作家之一。当我还在四川大学中文系念书时,就很喜欢读他的书。《家》《春》《秋》《第四病室》《春天里的秋天》,读过不知多少遍,对他笔下的人物觉民、觉慧、觉新、琴表姐、梅表妹等,都十分熟悉。我分别在1980年9月21日、10月26日、10月29日、11月30日、1981年4月25日、6月14日、6月16日,先后共七次访问巴老1

  邱沛篁说,“七访巴金,不仅是我新闻采访中的难忘收获,而且给我上了关于人生极好的一课。当时巴老70多岁,我40岁,20多年过去了,巴老的高尚品格、渊博知识和治学精神,至今一直激励着我。我对恩师的去世非常悲痛1

  一访带着成都晚报的采访任务

  邱沛篁说,1980年秋,他将前往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进修,时任成都晚报副刊部编辑廖友朋得知这一消息后,就约他写一篇关于巴金的专访,并为他出具了一张报社的介绍信。

  1980年9月21日,星期日,小雨。一大早,邱沛篁先与巴老通了电话,9时他到达巴金家。巴老住在五康路上一幢小洋楼里,按响门铃后,一位青年人来开门,问:“是从四川来的吗?”邱沛篁回答说:“是。”他说“欢迎,欢迎1并带邱沛篁来到一楼客厅。这位青年人就是巴老的女婿。

  不一会儿,巴金从客厅外的楼梯上下来了。他中等身材,满头银发,身穿一件普通的蓝色中山服,瘦削但结实的面庞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闪烁着慈祥、亲切、智慧的光彩。

  交谈就从成都开始,他谈到自己离开家乡后四次回成都的情况,邱沛篁向他汇报了四川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飞跃进步,他感到十分高兴。这次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临别时,巴金亲笔签名赠给邱沛篁一本他刚出版的新作《随想录》。不久,邱沛篁写的一篇名为《金秋时节访巴金》的专访,就在成都晚报《周末版》上头条位置发表了。

  二访巴金谈文明

  1980年10月26日一早,邱沛篁第二次来到巴金家采访,这次是应新创刊的《文明》杂志社编辑之约,写一篇巴金论文明的专稿。

  巴老从“文明”这两个字的含义谈起,谈到文明史的发展,一直谈到怎样培养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讲得非常明白、透彻、深刻。他特别强调文明要从每个人做起,无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大家都来共创文明。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一天比一天生活得更好!

  这一天,阳光明媚,巴老的情绪和精神也非常好。他最疼爱的外孙女端端,就坐在他对面,巴老不时笑着逗她玩。

  三访审稿巴老纠错

  1980年10月29日,邱沛篁三访巴老的目的是,把自己写好的《巴金谈文明》一稿,送请他审阅。邱沛篁将文稿递给他,请他过目。他谦虚地说:“不用了吧?”随后便坐在沙发上,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篇专稿共十页,巴老一页一页地翻阅完,又回过来看前几页。邱沛篁紧张地问:“可以吗?”他说:“好,我同意。尤其是其中写的老年人、中年人要带头树立文明新风,这一点很重要。身教重于言教嘛1邱沛篁又问,有没有写得不符合事实的地方?他想了想说:“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你文章中写我客厅里有十几把沙发,是夸大了。你看,只有几把嘛。”

  四访巴老“认错”

  邱沛篁第四次访问巴金,是在1980年11月30日。这次,邱沛篁向他送去成都晚报《周末版》上刊载邱沛篁写的《金秋时节访巴金》样报。邱沛篁说,大家都十分尊重他,十分热爱他的作品,一个重要因素,是感觉到他为人正直、善良,一贯讲真话。巴老听后,谦逊而诚恳地说:不能说他一贯讲真话,在一些岁月里,不可能一句违心的话都没有讲过。问题在于,知道过去讲错了,现在就要承认,并认真纠正。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就一贯正确,老不承认事实。

  五访送“学到老”三个字

  1981年4月25日,邱沛篁第五次访问巴金。邱沛篁向巴老提起了巴老倡议并带头捐资建立现代文学馆的事。巴老说,这件事很重要,精神文明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建立文学馆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是公德无量的事。他说,现代文学馆要建设成既是资料中心,又是研究中心。它建立后对各大学中文系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将会有很大推动作用。

  告别时,巴老还欣然在邱沛篁的一本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学到老!沛篁同志,巴金,八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上海。”

  六访非常想念四川

  邱沛篁在复旦大学的一年进修快结束了。1981年6月14日,邱沛篁第六次来到巴金家。当他知道邱沛篁就要回四川后,感慨地说:“时间还是快啊,转眼间就一年了。”他还说,他非常想念四川,一定争取早些回四川看看。他特意取出一本刚出版的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亲笔签名赠给邱沛篁。

  七访“提问要具体”

  一天后,邱沛篁又收到四川大学中文系一位讲授现代文学课的老师来信,要邱沛篁一定代他向巴老请教几个文学教学和科研中的问题。于是,1981年6月16日下午,邱沛篁第七次赶到巴金家中拜访他。巴老耐心而认真地回答了所有问题。当邱沛篁谈到回川后有问题可能还会向他请教时,他笑着说:“可以,只是你们的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问得太大,如问什么那时的感想如何,对某人的评价如何,问题太笼统了,不好回答。越具体越好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