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啃老族”每月“啃”掉800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6:04 时代商报

  发现提示 来自上海《劳动报》的一则报道说,一份专门的权威调查分析,目前有七类中国年轻人有业不就。许多青年失业者躲在父母羽翼下生活,给家庭带来越来越重的负担。上海市卢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今年2月中旬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失业青年靠父母抚养。青年失业家庭中,平均每个家庭负担1.2个失业人员。

  另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斜现

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被老年人养着。他们都有“啃老”或变相“啃老”的经历。沈阳有没有这样的“啃老族”?久而久之他们会发展成什么样的群体?昨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并就个中的深层问题采访了沈阳人才专家。

  就业心态偏高

  张燕毕业于沈阳某高校,踏上社会之后,工作不到一年就辞了职。此后,她每天上网聊天,去高级商场,泡吧,偶尔也去夜总会消遣。当然用的都是父母的信用卡。张燕说,“不想在月薪1500多元钱的公司里浪费时间,”并表示对现在游手好闲的生活很满足。

  近日,记者在沈阳市人才中心、娱乐休闲场所等地随机调查了近百名年轻人,结果发现,随着沈城青年人就业压力的增大,依靠父母生活的“啃老族”逐渐增多。大学毕业后甘心拿每月500元薪水的人只是“凤毛麟角”。其中,大约3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都因“就业心态偏高”,“低薪、艰苦的工作不愿意做”,才找不到工作的,而10%左右的大学生一毕业,或以考研,或以再继续找好工作为由当起了“啃老族”。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除了大学毕业生,没学历、乏技能的年轻人“啃老”现象更为严重,他们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岗位,但又嫌工作苦、收入低而不愿就业,在家“啃老”。还有抱着理想主义从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他们对新工作非常挑剔,如果不比原来的工作好就不就业,也在家“啃老”。此外,不停地变换工作岗位,形成习惯性跳槽,跳来跳去,最后“漂”在社会上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啃老”行列。

  玩个三五年也没问题

  “去西餐厅、泡吧、蹦迪……”记者调查时发现,这些“啃老族”大多是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年轻人,而且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很受溺爱,甚至连袜子都不洗。即使自己不赚钱,生活也过得相当滋润。“省着花,也得一两千吧。”张燕告诉记者,平时也不用上班,有时去逛逛街买买东西,晚上就到酒吧里玩到凌晨一两点,反正时间一打发就过去了。“就这么花,玩个三五年也没有问题。”张燕透露,他父亲是做生意的,两千元只是父亲平时给的零花钱。

  除了像张燕这样一心靠玩打发生活的,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整天奔波于各种考研班之间,每天买辅导材料的钱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沈阳某大学毕业的于淼从没工作过,今年毕业打算考研后,更不想工作了。她说,反正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不如趁年轻多念几年书。

  记者调查显示,“啃老族”的每月花销最少的也不低于800元,而令他们放心“啃老”的则是优越的中产家庭环境。不过,有专家表示,从整体看,“啃老族”的扩大将使老龄化社会提前10年到来。他们甚至会将父母的养老保险金挥霍一空,继而成为“家庭的最大破坏者”。

  “啃老”一般不超五年

  “‘啃老族’在沈阳还不是普遍现象,只是有发展的瞄头。不过,他们对工作的消极态度十分不值得提倡。”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经济基础决定的,沈阳的经济没有达到让‘啃老族’发展成富家纨绔子弟的程度,因此,‘啃老族’的出现只是一种阶段性现象,这个群体也不会单一地越扩越大,而是会每年交替性出现。另外,工作也是人的一种需求,因此,一般‘啃老族’迫于经济、心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其生存期都不会超过5年。”

  但作为“啃老族”的家长,不应被动地纵容孩子“啃老”,父母即便有条件也应让孩子多吃苦,多磨炼,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独立和成长。而“啃老族”自身,也应尽早结束这种“啃老”生活,重新树立独立意识,培养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首席记者 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