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贫困生捐书掀高潮,良山学生有了图书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0:46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实习生张迪金陵晚报记者陈艳萍

  【金陵晚报报道】 “快来看,我们学校也有图书馆啦1昨日,良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完全沸腾了,一到课间,学生们皮筋不跳了,键子也不踢了,一窝蜂地涌到学校一间写有“图书阅览室”的小屋前,伸长脖子往里瞅。这间小小的图书馆是本报为在宁外来工子弟学校援建的第二座图书馆。

  捐书量再超一万册

  6月18日,金陵晚报作为南京市第十届读书节的承办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了“为贫困生捐一本书”的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市民的参与,其中有刚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年届七八十的老人,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两万多册图书捐到报社。

  7月16日,本报将第一阶段两万多册图书运到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为该校建起一个图书馆,并在该校举行了读书节的闭幕仪式。读书节闭幕后,市民的捐书热情依旧不减,从7月17日到现在,每天都有单位或市民将整理出的一袋袋书籍送到《金陵晚报》以及下属的各大发行站,捐书量再次超过一万册。其中既有经典名著、童话故事、教辅用书,也有诸如《读者》等经久耐读的杂志,还有一些热心读者,把书包、文具盒、削好的铅笔、磁带甚至是VCD机等用品送到报社。

  65人仅有10本读物

  捐书的人们都表示,把自己读过的、喜欢的、珍藏多年的书捐赠出来,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希望爱书的孩子都能读上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随父母来宁的外来工子弟非常渴望读书,但因为种种原因却读不上书。良山外来工子弟学校有680多名在校学生,跨越小学一年级至初三年级,但这样一所规模不小的学校竟然连个图书馆都没有,“孩子们的课外读物很少,几乎没有”,陈琳校长说,“我们一直想有个图书馆,但苦于没有条件”。

  孩子们对书的渴望,一线的老师深有体会,“我们班上65个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不会超过10本,哪个学生有一本课外书带到学校,全班学生都稀罕,争相传阅,把书翻烂是常有的事。不要说学生,就是老师除了教案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参考材料,临时要查阅点什么东西都费劲”,班主任王娟美老师说。

  老师主动腾出宿舍

  “得知《金陵晚报》要用社会各界捐赠的书帮我们建一个图书馆时,老师们都很激动,学校的房子非常紧张,没有空地方,两位老师主动把宿舍腾了出来,改成这个图书馆,上个星期六、星期天,许多老师都主动放弃休息,忙着整理你们送来的图书。”

  “越忙大伙心里越乐,往后学生有书看了,视野开阔了,家长把孩子送到这儿也会更加放心。就是老师,也可以从中找些资料来参考参考。”陈琳看着这个新的图书馆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

  记者发现,这个小小的图书馆里共有6个大书柜和四个书橱,书柜高两米多,宽一米有余,尽管书橱和书柜都很陈旧了,上面的漆掉下来甚至显得有些斑斑驳驳,但装满各种书籍的书橱和书柜依然显得非常生动,所有的书被分成学生阅读、教辅、文学、政史、杂志等几大类,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在孩子们的眼里,它们更是充满了神奇的魅力,昨日,记者在该校采访时发现,只要是课间,都有很多孩子围着图书馆东瞅西瞅,他们的眼中满是兴奋和期待。

  昨日,陈琳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准备把一个老师抽调出来集中管理图书馆,“尽快把书编册、归类,中午和下午放学后图书馆对学生开放,同时抓紧时间为每个学生办理借书证,这样学生放学时可以把书带回家看,总之,要充分发挥这些精神食粮的作用”。

  镜头:争先恐后“淘”书乐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大的图书室里挤满了要看书的学生,他们如鱼得水一般,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图书世界里,他们面前都堆满了自己从书架上挑选出的“战利品”。

  胳膊细细的朱响面前堆了一堆的书,有成语故事、作文精品癣《西游记》等等,但他还是不甘心,一会儿又转身从书架上挑了几本放在面前,“我从来没看过这么多好看的书,我都想看”。

  个子不高的赵宁反应却很机灵,一下子“钻”到书架前,抱着好几本《米老鼠画刊》看得津津有味;四(2)班的陈通则拿着好几本《蓝猫淘气3000问》爱不释手。

  铃声响起,第三节课下课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向第一天开放的图书室。得到老师允许后,一批又一批学生带着兴奋,冲进图书室,寻找自己喜欢看的图书。

  感叹:不用再去超市蹭书

  正在得意地翻阅着《鲁滨孙漂流记》的王蒙蒙今年刚转入良山外来工子弟学校,他说自己最喜欢看《西游记》、《哪吒》这类的书,“但是爸爸是搞装潢的,平时特别忙,从来也不给我买书看,我就去只能去亲戚家看书”。王蒙蒙口中的亲戚是开废品收购站的,常常能收到很多书,新的旧的都有,对此,王蒙蒙特别羡慕,从家里到亲戚家步行只要5分钟,王蒙蒙几乎每天都要去挑拣几本书回家看看,但可惜的是,亲戚家的书从来都不能带回家看。

  作为第一批进入图书馆阅读的学生,李明雪异常兴奋,她正在看一本图画版的《西游记》,“我最喜欢看故事书啦,平时我都是到家旁边的易初莲花超市去看,光看不买,因为我要把钱省下来让爸爸妈妈给我买些有用的学习用品,这下可好了,我在学校就能看到好多好多书了”。

  决心:有了书成绩会更好

  “我最喜欢看作文选了,我一定要从这么多书里选出一本好的作文选,然后把书里的作文全部背诵下来,提高我的语文成绩。”11岁的小刘杨说她的语文成绩稍微有点差,但是平时除了课本也没有别的书可以看。但是现在不同了,有这么一架架的书,没有理由成绩提高不了。她悄悄地向记者许诺说,“我们班里有60位学生,但是每次考试我都能稳在前五名。有了这些书后,我的成绩会更好。”

  “你的愿望是什么呀?”小刘杨腼腆又不乏坚定地说,“考上大学!我要考上好的大学,读很多很多的书,不再让爸爸妈妈操心劳累。”

  在约36平方米图书室的一角,后勤主任鲁志宝笑眯眯地看着认真读书的孩子们。他告诉记者,为设立这个图书室,几个年轻老师腾出了这间原属于自己的集体宿舍,和其他老师挤着祝“捐书仪式结束后,‘社会的关爱,我们的动力’这条火红的横幅将挂在图书室,让孩子们记住2005年秋天的这次热心捐书活动。”

  家长心声:

  孩子开心我们放心

  从2001年成立至今,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良山外来工子弟学校一直没有自己的图书室。可是,从内心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图书室充满渴望。如今,学校里就有了和超市里一样高的书架子,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图书,孩子心里的那种兴奋别提了。

  那种渴望不仅仅只有孩子们有。“有了图书室,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放学后光顾着疯玩,我们也更加放心了”,多位学生家长这样说。

  良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后勤主任鲁志宝告诉记者,除了午休时间开放外,每天下午放学后,直到最后一辆校车17点30分离校,全校的学生们都可以有机会在图书室看书。

  记者手记:

  浇灌一盆希望的花

  3个月后,又一次捐书面对面。面对的,仍然是民工子弟学校;捐出的,仍然是1万本图书。7月17日,第十届读书节落幕,由《金陵晚报》发起的“为贫困孩子捐本书”活动却依然继续,为给这些孩子圆一个读书梦,近万本图书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源源不断地涌向《金陵晚报》社以及下属的各大发行站。

  3个月后,1万本图书汇成一个图书室。所有热心的捐书者,在奉献出一份爱心的同时,也在浇灌希望之花——让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不再感到孤单。在他们的背后,有来自社会的关爱。他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却可以通过努力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多年过去,很多从良山外来工子弟学校走出的孩子们不会忘记:2005年10月17日,他们和城里很多学校的孩子们一样,有了一个容纳万本图书的图书室。这个图书室,是《金陵晚报》的读者们捐赠的,学校的几位年轻老师为此腾出了原先属于他们的宿舍,图书室门口几个大字是后勤主任用毛笔手写的……

  他们也忘不了,在图书室黑板上的九个大字时时在发出鼓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