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是一个学者 从我遭到“网骂”所想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0:59 人民网

  最近,《香港文汇报》一位记者就中日东海油气资源争议问题在电话中采访了我。采访后的报道未经我审刊出后,立即遭到网上激烈的“网骂”,使用的是“文革”期间最典型的大字报标题模式,现在不过是从墙上贴到网上而已。

  尽管我不赞成“网骂”,但仔细一看网上那篇短文,我也一惊,心说“骂之有理”!这也许是一个“误报”引起“误骂”的案例。在社会信息化、网络全民化的今天,在此提

出此事或许有利于更多人引以为戒。

  记者的那篇报道总体反映了我个人的观点,但报上加的第二个小标题错了一个字,意思就完全相反了。我的本意是:关于中日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应“先在有争议地区共同开发”,而这个小标题却是“先在无争议地区共同开发”。一字之差,大错特错。因为这根本不是我说的,而是日方的主张,我是反对的,并在那篇采访中讲明了道理。对此,细心和善良的网友读懂了,并发表了“知音”般的网评,对此我十分感激!真想给这位磕一个。

  看到“网骂”不只一次了。我倒觉得,对此无论从社会学、心理学、法学还是从传媒学的角度,都很值得研究一下。如今“网骂”风盛,且大多骂人不带脏字。往往是先找个万人恨、千夫指的“大帽子”,然后咬着下唇使劲敲键盘,最后一笑——发送,事后到网上看“跟贴”数量是否“创记录”,一查“战果”——“爽”!你看,咱把大学教授骂了白骂,他又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本来就是“臭老九”、“书生”、“汉奸”,口诛笔伐活该!你越痛苦,我越快乐!谁让我“生的伟大活的憋屈”呢!或许是由于这些年来自日本拱火那些的事太多了,有的“跟贴者”兴许根本没细读原文说的是什么,反正是逢“日”必骂,管他呢。结果,谩骂和人身攻击代替了严肃的问题讨论,使网上言论显得有些丑陋而滑稽。

  一位朋友劝我:“网上那些玩意儿你理它呐!以后也少理记者。”我感到了对方的好意与同情,但也在思考。现在开办网站的大多是20多岁、30岁上下的年轻人。我曾应邀给他们讲过课,也都挺虚心好学的。上网的有些朋友更年轻。他们是早晨六、七点钟的太阳,世界的未来在一个时期也将是属于他们的。不能不理呀!我接触的记者绝大多数是非常敬业,值得尊重的。我同他(她)们合作有一种同事般的亲近感。他(她)们采访我是基于对我的尊重和信任,我也要对得起人家的尊重和信任。“网骂”可以对我,但我不能“骂”记者,人家也是辛辛苦苦地采编,为读者服务,为报社效力。人总难免犯错误的,或许还是个笔误呢,自己不也有出错的时候吗?正所谓:欲己立者先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为人要厚道。

  然而,对于这次这个原则性疏失,我不能容忍,还是应该对事不对人,于是立即在网上给《香港文汇报》北京办事处发了一份“郑重声明”,恳请报社立即发更正,并在结尾特意加了一句话:“请万勿责怪那位记者!他也很辛苦,吃一堑长一智就好。”我想,只要该报作出更正,我或许就没有理由拒绝他们今后的采访。

  “网骂”是21世纪初中国的一个新的怪现象,一般人还真扛不祝因为过去没见过呀,这辈子也没受过这份委屈——单向挨骂,还全球通呢!今后,或许可以把它作为心理承受力训练的科目之一。君不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谈网色变,因为其中确有很不负责任的言论,包括“语言暴力”恐吓。甚至某些单位原想搞个活动也以万一引起“网骂”可不得了为由而作罢。在涉及对外决策的一些问题上,“网骂”的心理压力作用也不容低估。

  网络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使社会信息传递极其便捷而超越国界。可是,任何事物总是有两面性,人们想到这种“网骂”现象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吗?“谈网色变”说明网络形象本身已经被“网骂”损害了。难道语言的暴力不会导致暴力的语言吗?

  针对这种新的社会现象,精神心理学者似可研究一下“网骂”对人格、心理成长的负面影响,以及“网骂”心理承受力与领导者度量评估测试等。社会心理学者不妨研究一下人言可谓与“网言”更可畏的命题,以及网络与社会心理的互动影响。新闻传播学者也不妨进一步研究一下如何使无声胜有声的“网言”更好地为建立和谐社会服务,而不是相反。各网站也应考虑研究如何树立良好“网风”,通过网络平台提高“网友”素质。法律学者今后似乎也可根据个人名誉或心理受伤害程度,考虑通过立法和执法对“网骂”加以限制,既保证公民的言论自由又防止对他人造成精神伤害。

  我隐约感到,如果能有更多较高质量的“网评”取代纯粹情绪化的“网骂”,也许将成为衡量我国国民素质、文明水准、民主质量提高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或指标。当然,其他国家也不例外。若能在同类问题上,把现在和未来5年乃至15年后的相关数据加以跟踪统计和量化比较研究,可能是未来一篇不错的博士论文选题。今后我们或许还会读到关于《网络心理学》的专著呢。

  网上也许又开骂了。“网骂者”也许会想:挨骂者竟然还在替别人想论文题目,真是“书呆子”、“职业脖,看来还得继续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