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遏制采购腐败是建设节约型高校应有之义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7:00 人民网 |
9月份,华东交通大学出台了一条新规定:从本学期起,学校取消预收学生书费的做法,不再强制学生在本校购买新教材,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所需课本。同时规定,学生在学校教材科订购教材还可享受九五折优惠。“学校不在乎这块利益,也不应该盯上这点儿利益。”(据9月1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取消强制购书,教材让学生自己购买,这规定无疑是合乎适宜的!华东交通大学校 长张安哥说:“这些收益(采购销售教材的)对学校的建设发展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对每个学生来说,教材费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笔者以为,取消强制购书的规定,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具有另外三重意义。其一,这是建设节约型高校的一种体现,它将有助于节约社会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众所周知,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一本已学过的教材就像一块鸡肋,丢之可惜食之无味。但这本教材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它是宝藏,低年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知识与力量。因此,低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购买高年级学生所使用过的教材。如此,高年级学生可以回收旧教材的部分价值,低年级学生可以省一笔书费,更节约了社会上的教材资源,何乐而不为。 其二,取消强制购书,相当于削弱了高校“采购团”因行政体系所形成的权利,使得在高校行政体制保护下才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图书“采购团”不得不去面临图书市场的竞争。从长远看,市场最终是公平的,但同时又始终是残酷的。谁的服务态度好,谁先做到物美价廉,谁就将是市场最大的赢家。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取消强制购书,高校图书“采购团”要想继续生存,就不得不设身处地地替学生做想,努力地改变自身的服务态度,调整 其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取消强制购书有助于反高校“教材腐败”。目前,我国高校“教材腐败”已侵蚀教育、学校。一些高校的工作人员利用学校采购教材、书刊杂志、考试试卷等机会,收取大量回扣。最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3月至6月以成都市检察机关为主体侦办的四川省图书腐败系列案件就在高校及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44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3人,涉案总额1200多万元。(2004年8月10日《检察日报》报道) 事实上,目前高校采购图书吃回扣已是公开的秘密,且回扣普遍数额较大,无论是否通过招投标均有回扣,比例为图书标价的15%~25%,甚至高达30%,西南交通大学教材科原科长齐洪军上任后一次“点子”费就高达37万余元,高校“教材腐败”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很显然的是,高校学生是“教材腐败”最直接的受害者。巨额的回扣不但坏透了高校的名声,更加重了学生们的经济负担。 笔者一直以为,各种腐败行为是对社会各类资源最大的浪费,高校“教材腐败”自然不会例外。高校取消强制购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能遏制高校的教材腐败行为,即遏制了由腐败所带来的浪费,而这也是节约型高校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高校的腐败行为不只是存在于教材采购上,还体现在高校的其他采购方面,比如采购学生的床上用品、日用品、校服、军训服装,再比如采购学校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以及学生做实验所需的各类实验器材等等,许多高校的工作人员也在趁机收取大量回扣,浪费学校与学生的钱财。 笔者以为,高校的因采购所带来的腐败,以及因这类腐败所带来的各类资源浪费,应该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高校采购腐败之所以屡查不绝,主要根源还在于采购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回扣。因此,要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高校采购腐败问题,还需对高校有史以来的采购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同时转变高校各部门工作人员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只有采购制度科学了,高校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了,采购腐败的黑手才会得到有效遏制。自然,因腐败行为所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