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温州:以共生促和谐(城市文明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2:00 人民网-华东新闻

  

温州:以共生促和谐(城市文明⑦)
温州鸟瞰

  温州有3个200万:200多万温州人在外创业,200多万外来务工者,200多万农村劳动力进了城。

  有人说,温州已不仅是地理概念上的温州了,开放和包容淡化了这座城市的边界。

这3个200万正是对温州“敢为人先、民本和谐”的城市精神的生动注解。

  “这里是我创业的故乡”

  “和馨工程”给出共生新内容

  温州市委副书记包哲东说,在温州,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是有为之人;无论是第一故乡还是第二故乡,都是创业之乡,大家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温州人。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温州已做的和正在做的工作———“和馨工程”。

  2002年春节时,上百万在温州务工的外来人员正忙着打点行囊,准备回家,来自湖南张家界的陈树军夫妇却悠然地在瓯海“安心公寓”打扮着57平方米的新家。这是陈树军夫妇自1996来温州打工后,第一次不回家过年。这年11月,瓯海“安心公寓”落成,公司给他们提供了一间房。“不仅面积大,连水电费都是公司给付。”过去,夫妻俩一直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农民房里,过年就盼着回老家,对温州始终亲热不起来。这一年,他们在老家读书的一对儿女也来到了温州,一家人在第二故乡温州过了一个快乐年。

  作为温州城市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内容,2002年,温州市投入了2亿多元,在全市数个外来人员集中点建起了共70多幢8万多平方米的“安心公寓”,廉价租给企业和外来农民工。也就在这一年,仅在瓯海经济开发区“安心公寓”里,就有4000多名外来务工者选择留在这个“家”过年。

  对于外出打工的人来讲,辛苦劳作一年,最大的幸福就是及时拿到工钱。2004年底,温州的“清薪行动”势如破竹,全市各级领导直接督查,一个多月就清欠3600万元。市长刘奇多次下车间调研监察“薪情”,在他的直接关心下,一批来自重庆的外来务工者顺利拿到了工资。随后出台的《温州市区企业欠薪预警处置办法》,将“清薪行动”以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同时,推行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为按时发放工资提供资金保障。

  今年3月至8月,持续5个月的“和馨行动”进一步规范了200多万农民工的劳动合同和工资待遇,严厉打击企业无故克扣、拖欠工资、向职工收取押金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融洽了温州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鱼水关系,为温州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内涵。

  与此同时,“和馨行动”内涵外延不断扩展,形成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政府和企业都以各种形式掀起对外来员工的关爱,从关注外来员工吃、注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到他们8小时以外的精神生活,从专门的幼儿园、学校到平价医院,还有各个区举办的文化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外来者和本地人的界限正在消逝,这座城市因真诚的付出,越来越被外来者认同。

  百姓的衣食住行放首位

  “民生工程”诠释共生新实践

  每年温州市“两会”期间,都有一大堆反映百姓生活的提案:行路难、住房难、用电难、喝水难等。温州市委、市政府抱着“百姓之事无小事”的信念,近年来把解决百姓生活难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

  在外创业多年的黄鹏今年回到温州,有“市门第一路”之称的机场大道宽阔而通畅,房屋建筑立面、绿化带的装点、非机动车道彩色透水黏土砖的铺设,都让他大吃一惊:“变化真大埃”进了市区,恰遇下班高峰,车辆随交警的指挥有序前行。

  温州市区东、南、西三个进城口,原来的路窄小而且尘土飞扬,车辆常常排长龙。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率各级负责人到现场查看道路和交通情况,从道路周边环境的整顿到广告牌的清理,甚至是路面的日常管理,每个细节都反复研究论证。市交警支队把办公地点搬到了马路上,对重要卡口进行疏导、整治,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的难题。

  在各项民生工程中,安置房的建设面临的问题最多,任务最重。多年累积下来的待安置面积达365万平方米之多,政府用行动向百姓表明决心,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季度联合进行一次督查,现场办公,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问题。

  刚搬进维和大厦安置房不久的林建锋一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林建锋的老家是2001年上半年拆迁的,近几年一直四处租房子,辗转换了3个地方,“漂泊的感觉特别不好,现在有了自己的家,感觉真幸福。”林建锋高兴地说。

  到目前为止,温州市区安置房新开工面积45.8万平方米,到年底可竣工面积可达103万平方米,10月,兴文里、吴桥路等15个地块3095户已经可以认购定位。

  感觉幸福的远不止林建锋一家。住在龙湾区灵昆镇的徐志坚,清晨拧开水龙头,发现不再是难以入口的地下水了,来自珊溪水库洁净的自来水汩汩而来,喝上一口,隐隐还感觉甘甜;生活贫困的李勇再不必为看不起病担忧了,温州市二医作为温州市首家惠民医院,让他享受了“十免十减半”的优惠政策;家住鹿城区谢池巷的张老伯得意地跟老朋友说,今年夏季,家里几乎没有停过电……

  让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

  “富民工程”展示共生新图景

  鹿城区上戍乡的张老汉最近总是笑逐颜开,几圈猪仔全部卖了出去,一下子收进了数千元。收入多了自然高兴,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猪仔的培育技术。老汉一个劲地夸区里与其结对的科技干部李干事,“要不是李干事,别说掌握不了技术,贷款都没人给担保。”

  鹿城区委书记亲自带头结对扶贫,全区1000多名干部全部挂钩联系低保户和贫困户,送技术、送资金、出谋划策。该区推出各种形式的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载体,以此带动全社会参与扶弱帮困工作,努力消除全区3901户、9891人的低保对象,全面改善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今年8月,鹿城区组织9个乡镇的30多名种养殖大户参观了温州鞋业龙头企业康耐集团。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开到国外的连锁店,让他们大开眼界。尽管温州鹿城区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但中心城区和周边乡镇的差距远不止这些养殖大户所能看到的。这一主题为“城乡携手共创明天”的活动,通过互访的城乡群众与干部的眼睛,看到了物质上、观念上、环境上种种差距。

  鹿城区希望通过活动触动参与者,拓展农民的视野和发展思路,并通过城乡之间的互动,进一步促进欠发达乡镇的发展,真正体现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

  而在这背后,是温州今年6月出台、正全力实施的“139富民攻坚计划”及8个配套政策,被各界誉为“一个最完整的文本方案”。计划规定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生态化、旅游主业化、城乡一体化、就业多样化、帮扶社会化等扶持措施和大力度的资金补助,8个配套政策更是通过细化,对干部选拔使用、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支持、交通建设、农村教育、卫生医疗、就业培训、旅游产业发展等8个领域的富民攻坚计划作了具体规定。

  在“139富民攻坚计划”中,最明显的就是先发对后发的带动、领导和地方挂钩、企业和乡镇挂钩、干部和个人挂钩。温州把“先富和共富相统筹”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实现到2007年底,全市139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等目标。

  市委书记王建满说,温州为谁发展?是为老百姓发展!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要通过发展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更富,让另一部分人也实现共同富裕。

  以和谐促文明(专家评点)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鲍宗豪

  今日之温州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一个开放和包容、“敢为人先、民本和谐、城市和谐”的文明温州。在创建文明城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温州人敢于直面“3个200万”,以“大进大出、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实施“和馨工程”、“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实现了3个200万“温州人”的共存、共生、共富与共荣,为我们提供了难能可贵的鲜活经验。

  城市和谐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大主题,是城市文明的一个本质特征。但是,日益开放的城市如何容纳外来人口、农村人口?如何处理好“先富”与“后富”、“未富”的关系,实现共存、共生、共富与共荣?这是提升城市和谐水平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温州从营造双赢和共生的环境入手,使本地人和外来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温州人”,都能感受到温州是创业之乡。更可贵的是,温州的城市文明、城市和谐没有停留于一般的号召或活动,政府高度关注民生,把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城市和谐工作的着力点,将和谐共生落在了实处。

  ●百姓评点●

  程明凤(居委会干部):文明创建是大家的事,温州本地人要积极参与,外来务工的人作为“新温州人”,也要踊跃参与。我们居委会是个大家庭,温州是个更大的家庭,大家都参与了,这个家庭才会和睦。

  林良亿(民企老板):温州的特点是民营企业多,外来员工更多。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在老板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体现关爱,创造一种和睦的氛围。有了这个和谐前提,企业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温州才会更可爱。

  《华东新闻》(2005年10月19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