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他就是这样处于矛盾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5:10 中国青年报

  巴金逝世后,各界都开展了隆重的悼念活动,“一代巨匠”、“文豪”、“良知勇气”等光环笼罩在这位希望平静离去的老人身上。但人们更愿意去解读一个平凡的巴金,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有血有肉的巴金。

  “说真话”的《随想录》既是巴金自我剖析的一面镜子,也是他作为一个平凡人的经历的写照。

  传记作家李辉曾在巴金百年时谈到巴金较为软弱的性格———柯灵跟他是很好的朋友,当时让他写柯灵时,他早上写文章发表,晚上自己还偷偷地趁着夜色到柯灵家里去,跟柯灵表示歉意。他就是这样处于矛盾中。巴金本质上还是比较软弱的,所以他还是能够忍。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巴金研究者陈思和教授也表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巴金一直在矛盾中如履薄冰。“他就处于这样一个一面自己很害怕,一面看到别人牺牲了,他又有点庆幸,这次我总算躲过去了。”“文革”一结束,巴金是第一个,而且是最全面地反省自己。

  《随想录》是巴金引起争论最多的作品。《巴金全传》的作者陈丹晨回忆,巴金也曾因那些非议伤感地说,是不是我已经老了,有老年人的唠唠叨叨?但一向善忍的巴金对《随想录》的出版却非常“强悍”。许多被删改的文章收入《随想录》时,他坚决要求恢复原样。

  “客观评价巴金文学成就”,在悼念巴金的活动中,这样的声音或许更符合巴金先生的愿望。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著名评论家朱大可表示,巴金离我们而去,带走了许多难言的生命恨憾。“他是一个人格的矛盾体,一方面敢于忏悔,奋起捍卫自身的人道主义尊严,一方面又曾像许多人那样懦弱而无奈地活着;一方面高举反封建和自由的旗帜,一方面又维系着自闭、保守的个人家庭关系模式;一方面热情颂扬女性,一方面又对其冷漠寡情,他写给亡妻的书信,是另一种更为凄楚深刻的情感忏悔;他一方面以畅销书方式推进了整整一代青年的精神解放,一方面却自身在文学方面建树甚微,远逊于同时代的茅盾、老舍和郭沫若。我对此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因为这种双重人格或价值分裂,正是包括鲁迅、胡适在内的五四以来中国杰出知识分子的普遍特征。”

  作者:本报记者 林蔚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