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变”催生武侯特色就业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7:30 成都日报

  促进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就业是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份稳定的工作背后就是一种稳定的生活和一个稳定的家庭。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契机,武侯区坚持“统筹城乡要有新突破、贯彻93号令要有新举措、突出特色要有新成效、自身建设要有新发展”的“四新”工作思路,开拓创新,变管理为服务、变政府“包办”为企业化运作、变单一方式为多元格局,形成了多方联动、良性循环的武侯特色就业模式,开创了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个创业故事——“访”出来的创业品牌

  解析:变管理为服务,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充分就业

  10月15日,艳阳高照。武侯区劳动就业服务大厅里传出了朗朗的笑声,这是一次极平常的创业者沙龙。“汽修厂越办越大,工人越来越多,管理是件大事。你们有什么法宝?”韦杰汽修厂的“农民老板”张伟杰谦虚地问这问那。“等企业做大了,我们创业班的同学也合伙搞个股份公司,做大做强,哈哈……”嗓门最大的是友谊食品厂的厂长欧明霞。

  在采访中,欧明霞风趣地称自己的企业为“访”出来的创业品牌。原来,现年47岁的欧大姐2001年就下岗了,但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她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并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在机投桥街道办起了食品厂。可创业之初并不顺利,货源、市场、销路、资金……一连串的问题使这位敢想敢干的女厂长困惑了。

  “武侯区干部们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扶持,让我增添了信心,加上有了‘娘家’,底气也足了、眼界也宽了。”欧大姐记不清武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到厂里回访了多少次,每次都详细地讯问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分析市场和销路,对企业管理提出建议,还请来创业专家制作了“量体裁衣式”的企业发展方案。现在,欧大姐已经申请了再就业小额贷款,准备建新厂,而他们的欧叶牌豆奶粉、黑芝麻糊、麦片,共三大类20多个品种,已销售到七区十二县,生意还做到了西安等外省市。在糖酒会上,食品厂一口气签下了60多万元销售单,今年产值预计将突破200万元。

  据悉,为了提高巩固就业率和改进服务措施,武侯区形成了就业工作的“跟踪回访制”,对经过订单培训后上岗人员的就业状况和通过创业培训开办企业的创业者进行跟踪回访,及时、便捷地为就业者和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目前,该区已为14454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建立了就业登记档案,为326名创业者建立了企业发展档案,通过电话回访和上门回访达3万多人次。继为创业者举办“创业沙龙”后,该区还成立了创业促进协会和就业工作“专家咨询顾问团”,为企业创办、发展和经营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在创建充分就业区进程中,武侯区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变管理为服务,形成了该区就业服务的完善体系。为了促进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就业,该区积极开展“五清”、“五送”服务,即通过调查摸底,做到对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无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社保关系清、就业愿望清、就业去向清,送技能、送信息、送就业岗位、送优惠政策、送创业项目。该区还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仅今年1月至9月,该区就转移农村劳动力6780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961人。

  一项就业计划——“吃”出来的就业风景线

  解析:变政府“包办”为市场化运作,拓展就业工作新渠道,构筑城乡就业“快车道”

  在一些综合性、专业性市场和社区,名为“武侯区就业风景线”的小百货亭格外引人注目。包子、点心、凉面等快餐食品和饮料等,一应俱全。这是该区由政府与企业联合推出的就业项目。

  原来,武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吕建昌有一天为解决早餐问题跑了好几条街。“看来早餐市场大有可为。”吕建昌开始了市场调研,渐渐地一个就业项目基本成型:组织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开展快餐服务。在研究项目推行方案时,武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又大胆“思变”,把市场调节就业与政府促进就业结合起来;把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结合起来,形成了政府重视、企业参与、社会联动的就业工作互动机制。经过多次协商,与成都九一美餐饮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由九一美公司统一建设市场、社区快餐连锁便利店,采取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销售、品牌化运作的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营养速食;由武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并组织上岗,政府与企业联手打造“武侯区就业风景线”。

  目前,“武侯区就业风景线”快速发展,网点达到20个,下一步随着网点的铺开,有望解决600余人实现就业。

  这一成功之举鼓舞了武侯区一班人,进一步开拓思路,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广泛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参与培训就业工作,政府发给培训补贴,实施引导和监管。思路一出,行动迅速。目前,通过社会公开招投标,成都市武侯区诚信技能培训学校、雅致培训学校、成都市大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8家培训机构成为武侯区首批就业培训基地;成都天宇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等3家机构成为武侯区首批青年见习基地。

  为促进充分就业,该区还出台了一系列对企业的激励政策,对吸纳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就业并与之签订了两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进行奖励,标准为吸纳1人奖励500元。

  一次大胆尝试——“干”出来的就业实体

  解析:变单一的就业方式为多元格局,打造充分就业社区

  创建“充分就业区”工作是构建和谐武侯的基础,更是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形成促进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如何形成农民长效增收机制?武侯区一班人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思索,将目光放到了社区就业实体上。

  2005年8月,金花桥街道永康村的1176名“农民”签订了同意意见书,自愿缴纳人均370元的股金,组建了成都兴鑫永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施现金入股、土地流转、两次分红的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而且,在股份公司引进项目签订租赁协议的时候,要与企业签订使用当地村民的用工协议。据悉,永康森林公园现已引进项目6个,总投资8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8个。招商、谈项目、挖岗位、谋效益……公司的经营者们从实干中,“干”出了一个村民自己的就业实体。

  秦雪燕是永康村四组村民,从职高毕业后下过攀枝花,走过成都的东西南北,守过铺子、干过服务员,前前后后换了七八份工作,一直不能稳定就业。今年,通过公司到了永康森林公园御翠草堂工作,现任大堂经理,每个月可以挣1000多元钱,谈到工作,秦雪燕一脸幸福:“当然满意啦,离家近、干的又是自己喜欢的餐饮行业。”

  为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就业,武侯区大胆利用政策支持,创建社区就业服务实体。跳伞塔街道成科路社区,是一个科研院所多、大单位多、破产企业也多的城区社区,从2002年到2004年,有求职愿望的失业人员达315名。为了实现辖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充分就业,在开展就业培训、挖掘辖区就业岗位资源推动就业的基础上,社区干部针对辖区实际,创办了两个就业实体,一个是自行车守候服务站,一个是开展家政服务、便民中介、社区物管等的社区服务站。据统计,成科路社区近三年来已实现就业287人,社区内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失业人员再就业比例达92%以上。

  目前,该区已有六个社区创建了社区服务实体,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上百人,预计年底社区就业实体覆盖率将达100%。年底,将有71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武侯区开拓的思路、“思变”的胆识和举措,促进了全区创建充分就业区工作的快速推进。在政府的引导、帮助和扶持下,该区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拥有了一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心态,”说着说着,金花桥街道陆坝村的康玉书老人高兴地唱了起来:“我们的武侯美如画,农民呀也有了工作和保险……”张瑞琴彭静赵一陈方耀文/图

  笔者手记

  创新的力量

  走进武侯,在武侯的就业工作中,在武侯的干部们身上,无不彰显着创新的力量:率先在全市提出“创建充分就业区”的奋斗目标,率先在全市建立了2000万元的区级小额贷款基金,率先在全市为全区所有社区增设劳动保障专职协管员……他们在改革和实践中大胆开拓,大胆“思变”,变管理为服务、变政府“包办”为企业化运作、变单一方式为多元格局……武侯开创了一个个特色鲜明而卓有成效的举措,开创了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就业工作新局面。

  就业为民生之本,就业为稳定之基,他们大胆“思变”的胆识和气魄源自于以人为本、心系百姓的忠诚与执着。于是便有这一个个“力量”十足的数据和成效:成功创业326人,今年1月份以来开展引导性培训10505人,技能培训683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780人次,农民办理社会保险3127人……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武侯大步走在创新的路上。

  解读武侯特色的就业模式

  以订单培训为基础,以“三个同步”(坚持土地征用与农民培训就业同步,坚持项目引进与扩大就业同步,坚持企业改制与分流人员培训再就业同步)为统领,以完善的社会保险为保障,以创业培训、跟踪回访、小额贷款和社区就业实体为特色,具有武侯特色的创建充分就业区模式。

  数字链接

  目前,武侯区已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培训网络体系,实现全区联网;建立起农民培训专项扶持资金,2004年达680余万元。

  近两年,武侯区开展引导性培训21794人,技能培训14100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465本,转移农村劳动力30223人次。

  2004年,武侯区开始开展创业培训,现已举办创业培训班十六期,培训学员542名,成功创业326名。

  2004年,出台《武侯区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现已有3127名农民办理了社会保险;已有3005名参保农民逐月领取退休养老金,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2005年,武侯区在全市率先提出“用两年时间把武侯建设成为充分就业区”的奋斗目标。

  2005年,建立起2000万元的区级小额贷款基金,截止日前,全区有234人获得了小额贷款,贷款金额960万元。

  2005年,全区将有71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

  2005年,预计农民人均可增收400元。(来源:成都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