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沧浪水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9:47 今晚报

  我虽多次到苏州,但记得清楚的只有三次,因为这三次有三种不同的感受。

  1949年春天,百万雄师下江南,我们文工团从苏北的八围港渡江,沿江阴,武进,常州前进,四月二十七日解放苏州,当夜我们从常州上火车,半夜下车后进入月光下小河边古迹斑斑的城门,长街左前方竹阴树影中矗立着一座古塔,塔下粉墙黛瓦的房舍起伏起片,长街石路,深巷小桥,响彻流水之声。有的战友就指着塔说:“这是北寺塔,我们到苏州了

。”

  这是我们过江后第一个停下脚的城市。二十多天时间内,在写标语,作宣传,参加晚会演出的同时,也浏览了大街小巷,古刹名园。欣赏了吴语评弹,水磨昆腔,多角度地感受到“吴越文化”的博雅精深。城市布局,建筑艺术,反映了江南士人的生活观,审美观,文化观。沧浪亭湖水围绕,构建精雅,以有限之地引出无限遐思。孟子曰:“沧浪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我认为当年苏子美建此亭,目的更在“濯心”!故归有光在《沧浪亭记》中说:“可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这第一次对苏州的印象是:建筑风格人文氛围都很典型,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城之一。在世界名城榜上,其地位不可替代。

  三十年后,我又到了苏州。

  “四人帮”倒台,在拨乱反正阳光下,文艺界一批多年被打翻在地的“毒草”又成了“重放的鲜花”。我找机会去苏州看望共命运的陆文夫、高晓声等老友。分别多年,见面有如隔世。我看到的苏州也不像当年的苏州了。老房子拆掉建了筒子楼。千楼一式,平平板板,和别的城市一个模样。路边的小河被混凝土板盖上了。桥拆掉变成马路了。没有了粉墙雕窗的瓦舍,不见了小桥流水,这还是苏州吗?珍宝级的园林,或“文革”中遭破坏,或年久失修,一片衰败景象。我站在沧浪亭外瞭望片刻,没敢进去。怕把心中原有的美好印象给彻底打破。从此我走在扒了城墙、拆了牌楼的北京城里,就想到苏州。低声叹息。

  又过了二十年,2005年9月苏州沧浪区的朋友约我去苏州。

  我想去,文夫走了,我应当去看望一下嫂夫人。但又犹豫,因为从报纸上看过不少报道苏州新建工业园区的新闻。各地的开发区,新工业区我见过不少。对其在经济发展中贡献敬佩之余,又对其千人一面的厂房形象也不敢恭维。想不清遭遇过“文革”磨难的苏州,若再加上这样的改造,会不会增加更多更大的遗憾。

  到了苏州才知道自己的想法过时了。原来我到过的是只是老苏州,现在又有了新苏州和洋苏州,苏州是个三合一的城市了。

  我先看顾虑最大的“洋苏州”。它就是与新加坡合作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不是我见过的那种开发区的翻版,而是个面积不大,却独立完整,多姿多彩的西方型现代都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布局合理,规划有序。建筑造型美观流畅。整洁的道路和绿化的社区,猛一看还以为是到了新加坡,是我在国内首次见到的构思精密,风格出色的新社区。

  我也看了“新苏州”,就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与时俱进建立的工业园区。它像是老苏州和洋苏州间的一个过渡地带。它反映了苏州人在时间长河中生活理念的过渡。

  而更令我感到惊而欣慰的是“老苏州”。

  老苏州的很大部分就在我住的沧浪区,以前我曾应周瘦鹃先生之邀到他府上参观过盆景,也曾到文夫家品茶论文。他二位的府第都在沧浪区。而这个区名字就来自于“沧浪亭”。因而也是我担心变了样的地区之一。这晚上我一路走来,惊奇地发现路边又有小河流水了,河上小桥也增多了,江南风情的商铺繁而不乱,粉墙黛瓦的小巷幽静深邃。如果说有变化,似乎刷新一点,变亮一点,扫掉了颓顶残垣衰败景象。

  第二天一整天,我就到沧浪区各点参观。走了传统食肆的凤凰街,旅游休闲十全街,电脑市场乌鹊桥,坐船环古城运河航行,穿过古桥洞,看了胥门、盘门、瑞光塔,晚上又漫步于网狮园中欣赏评弹、昆曲、笛箫表演。与陪同人员边走边谈中,才知道今天所看见的这一切,是苏州政府和人民费了多少心血花了多大力气才挽救,修复,整顿,建设起来的。二十多个小时不停地走走看看,疲惫不堪,却兴致勃勃。第二天早起我们又赶到吴江同里水乡和住过的木渎,最后到了沧浪亭。

  这是我第三次来沧浪亭。它不仅没有了我第二次来时的破败相,而且比我第一次来时亭舍更整洁,竹林更茂盛了,流水更清澈了。跟我看到整个老苏州一样,它没消失,也没更衰老,反是原汁原味地更健康了。我坐亭中看着墙头竹影,听着风声水声,顿有感悟:原来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城市并不需要把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祖先创下的城市品牌全部拆光打乱。维护、保存传统城市的文化品质就是保存了一笔宝贵财富。一个几乎破败了的苏州飞跃成今天这样既有传统文化风韵,又在经济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耀眼成果,就是极好的例证,苏州人怎么就这么聪明呢?苏州的党政领导怎么就想到该这样做呢?

  凡事由小看大,这沧浪区就是苏州的一个亮点,理解它也就理解整个苏州了。朋友送给我的一篇剪报,是2004年第五期《信息导刊》上的文章《“文化立区”的“沧浪模式”》,其中有一段写道:

  “他们在打造和策划‘文化沧浪’品牌时,立足大文化的宽宏视野,所要追求的不仅仅是‘文化沧浪’的品牌效应,而是把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平台和大载体。作为凝聚人心,整合资源,强化特色,加快‘两个率先’的措施……事实上,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设施齐全,文化活动活跃,人口文化素质很高的地区,也是一个经济、文明程度很高的地区。”

  从这个“沧浪模式”,可以看到苏州党和政府对城市文化的理解、重视和把握。在这些正确观念的推动下,苏州古城在新时代又创造了奇迹:经济GPD已跻身于全国城市前四名,而文化风采则古今和谐,光芒闪耀,既是最宜人居的佳境,又有创业发展的良机,招来全世界注目。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心!坐在沧浪亭边的一番遐想,别人看来可能全是小儿科,但自以为还是明白了点道理,认为如果我们其它古城在发展建设中也有正确的文化观念,会保留下多少品牌财富埃

  当然,不是说如今的苏州完美无缺,也有令我迷惑之处。如当年的灵岩山庄严肃静,有如仙境。站在山上面对太湖,听庙里传来轻轻的木鱼声,咏经声,神清气爽,俗念皆消。如今的灵岩已成了旅游胜地,从山口开始就摆满各种货摊,有追着给人看手相的,有拦住人推销香烛的,喧哗热闹,使我消失了登上朝寺的愿望。但听朋友介绍,这一改变为当地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我就拿不准到底哪样的灵岩更好了。类似问题,还会有一些。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认识更清楚,苏州会建设得更完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