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功成身不退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12:53 信息时报 |
经济热评 凌年华 高交会组委会明确表示,今届开始将不再公布高交会的成交量。即便这不是一个国际惯例,但这样做的确很好,至少可以免去不少不必要的猜想。 高交会在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年,珠海和深圳两个特区在进行产业调整时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引进高科技。最后标志着高新技术的高交会落户深圳,奠定了深圳今天是中国高科技重镇的基矗而珠海则因为失去了这个展会,仅仅引进了一个航天科技展而发展缓慢,直到今天仍旧未能走上特区经济发展的高速路。不难想象,没有了高交会,毗邻东莞这个制造业中心的、具有政策优势的深圳最后将做出一个怎样的产业选择。 看看如今的跨国企业联想当年落户深圳,看看中国软件二哥金蝶选择深圳,再看看号称中国纳斯达克的中小企业板也放在了深圳……高交会最初的使命可以说已经功德圆满。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高交会在深圳经济中的地位:2001年深圳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321亿元,增长24.14%;2002年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709.92亿元,增长达29.40%;2003年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482.7亿元,增长达45.2%;2004年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3266.52亿元,增长达31.57%。这样巨大的增幅绝对少不了高交会的分量。 引进高科技的使命“功成”了,但高交会绝不能身退。在展览业竞争越发激烈、甚至已经出现恶性竞争的今天,高交会面临的是“二次创业”。此届高交会提出了“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目标,展期也准备做出相应的变动,政府在高交会中扮演的角色也逐渐抽而不离。一系列的举动都说明高交会正在寻找新的定位。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寻找新定位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误入歧途?最保险的方式就是结合深圳本地的产业结构特点和整体经济规划进行定位的调整。也只有结合了城市的本身经济特点进行调整,高交会才能保持可持续的发展,也才能成为一张深圳特区的永久“名片”。 高交会成就了深圳,如今,深圳要成就高交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