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征文:教务处浪费报刊的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13:23 人民网

  星期天,到附近的一所学校去重温校园的温馨,经过教务处办公室时,隔着玻璃发现教务处墙角堆满了报刊,再细瞅瞅,发现并没有翻阅过的迹象。咨询学校收发员,说收发员唉声叹气直摇头。原来收发员把报刊送到教务处时是什么样子,直到他领来收废品的把报刊买走还是什么样子。听到这里,寻觅温馨的心情殆荆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见一个收废品的人从某单位大院里拖出一三轮车报刊,再一次细心瞅瞅,也没发现被翻阅过的迹象。看来,警惕报刊浪费,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

  分析报刊浪费,原因是多方面的。互联网的“昌盛”便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的,打开互联网,世界信息便与我“零距离”,鼠标一点,想下载什么没有?天下文章抄抄抄,发现与我有用的,复制过来,粘贴过去,省心省力不说,还省去了“牺牲脑细胞”,何乐而不为?更有甚者,网上下载的文章,仅仅是把作者换上自己的大名。难怪抄袭风屡禁不止。翻阅报刊,即使看到了有用的文章或好的句子,谁还有空抄抄抄?工作繁忙,是造成报刊没有翻阅迹象的又一原因。如今,在企事业单位“混口饭吃”确实不容易,危机感时时刻刻伴随着,形影不离。从公开招考,到减员增效,再到绩效考核,谁也不敢把自己“一杆子摔到头”,保证自己这辈子永远端着“铁饭碗”。这时急功近利便乘虚而入,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把报刊放弃一边,挖空心思寻觅最管用的、最实惠的、最能立杆见影的方法方式和计策,谋求出路。

  不读报刊的人,为何订阅报刊?公费!在我国,目前公费订阅报刊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公费订阅报刊是出现报刊浪费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学校或一个单位,每年支出一笔报刊的征订经费无可非议,问题是公费订阅的报刊送到后,个人不读不心痛。有段顺口溜说,报刊定期送,墙角留身影,过期卖废纸,没有错误生。这段顺口溜形象地说明公费征订的报刊不读白不读,读了也白读,没人强求,没人考核,没人追究责任,谁还自讨苦吃“一张报纸看半天”?如果说不读报刊无过错的话,为何不能在学校或公共场合建一个阅报栏方便更多的人、满足更多人阅读报刊的需求?据了解,在有的县城、城镇或农村,根本见不到阅报栏。笔者在某县城的一偶发现新大陆一般看到一个阅报栏,阅报栏里的报纸还是5年以前的报纸,谁对5年以前的报纸还感兴趣?如此说来,建阅报栏的经费支出,又造成了浪费。

  不读报刊的人照样活着。国庆假期,我回家看望父亲。父亲自然是不看报纸的。早已养成“一天不读书便不好过日子”的我,不可“一日无书”。自恨犯了忘记带书的低级错误的同时,便情不自禁的走进邻居的家门找书看。令人失望的是,整个村子住着300多户人家,竟仅有3家自费订阅过报刊,他们的报刊到手,也是看过了就随手扔掉,并不保存的。在村子里随处碰见的,大多搓麻将、玩扑克。问他们怎么不读书?一个个皮笑肉不笑说,当饭吗?管渴管饱?我哑口无言。唉,这是家乡人的悲哀。

  报刊的浪费,便是知识和智慧的浪费。一份报刊,从记者、通讯员“踏破铁鞋”寻找新闻、深入采访、挑灯夜战写作,到编辑一审、二审、三审,再到排版、印刷、发行,付出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某报社举办的骨干通讯员座谈会上,有一位资深编辑说,如今读报刊的只有四个人,一个是编辑,一个是校对,一个是发表了自己文章的记者或通讯员,还有一个就是被采写的对象。事实情况又是个什么样子?未作调查。

  古人云,人不可一日无竹。众所周知,古代的书是竹子做的,古人所说的人不可一日无竹,便是说人不可以一天没有书。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人以金钱论英雄,以地位论尊婢。鼠目寸光也。

  《扬子晚报》“繁星”版曾发表陈大超先生介绍他的朋友杨光的文章《充值人生》。文章中介绍,杨光在意大利,办了《欧洲商报》。连续三届的世界华人媒体论坛大会,他都是以《欧洲商报》的社长兼主编的身份被邀请参加的。到了瑞士后,他又办了《欧洲情报》。杨光为何办报?“报纸办起来容易,但是要生存下去,那可是太难了。海外华人办报,不是图赚钱,而是为了能发出华人的声音,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把当地的华人团结起来。”能感动陈大超写写杨光的,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千岛日报》、《大公报》、《羊城晚报》、《人民日报》等数十家海内外报刊上发表数百篇散文随笔,更主要的是因为他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不断‘充值’。用什么充值?用最新的知识,用各地最优秀的文化成果。而金钱,只是一个人实现这种充值的媒介罢了。”目前,还有多少人在自觉“充值人生”?不便统计。

  邵华泽题写书名、新华日报社记者姜圣瑜著的《新闻与事实》一书中有这样的句子:“党报是‘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纸上文章连着五洲风云。”把报刊处置在“墙角留身影,过期卖废纸”的人,难解其中味!

  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教务处里坐着的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领头羊”,在学校教务处里“滋生”报刊浪费现象,岂不有辱校园那方净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愿意“一张报纸看半天”,却把报刊动也不动一下就卖废纸的人,岂不是浪费了众多人的知识和智慧?从杜绝报刊浪费开始,自觉做一个节约型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