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神六”飞上天 “少壮”挑大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14:40 新民晚报

  经过茫茫太空115小时又32分钟的飞行,中国神舟六号成功返回着陆。在这段扣人心弦的旅程中,航天员的心跳和血压能随时被地面医生掌握,航天员的餐饮能被加热到适宜的温度……这背后,离不开的是通信和测控系统、推进动力系统、电源系统等等一系列“上海制造”。

  而这些“上海制造”,主要出自新一代上海航天人之手。在平均年龄40岁不到的“少

壮派”队伍里,涌现出像秦文波、罗斌、曹毅、马季军、张玉花等一批优秀青年党员。

  秦文波 我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现场】“嘟嘟嘟——”电话那头,“航天少帅”秦文波的手机一直忙音,想必正是他和战友们表达喜悦、互报平安最激动的时候吧。到前天凌晨,他已经“连轴转”了5天。前天上午,他在北京和上海的一名航天老专家通过电话,激动和喜悦之余,他表示,我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下一步要把神舟七号做得更好。

  【背后故事】不到40岁的秦文波,在年仅33岁的时候,就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里最年轻的副总指挥;2003年“神五”发射成功后,他又被任命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这次,为了提高“神六”的可靠性,秦文波带领同事们走上了艰苦的“归零”之路,分析了从“神二”到“神五”四艘飞船的共上百万个数据,用2个月时间攻克了难关。

  曹毅 一投入,什么痛都忘了

  【现场】前天下午,身高1.84米的曹毅举着“神舟”试验队队旗,站在百来号人的队伍里特别醒目。“听说你在基地里腰疼老毛病又犯了?”,记者问他,“呵呵,工作一投入,什么痛都忘记了。”

  【背后故事】早在“神舟”三号发射的时候,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技师曹毅就被大家称为“帆板王子”。今年夏天,“神六”上海试验队一进基地,曹毅便忙开了。室内20℃都不到,室外是40℃的高温,一冷一热经常进出,他的腰疼老毛病犯了。可是,他忍住疼痛,整天爬上爬下检查。7天前,当看到“神六”太阳能帆板在太空正常打开的时候,“刷”地一下,35岁的大个子曹毅一下子掉出了眼泪。

  马季军 今天难得可以休整一下

  【现场】“是啊是啊,今天难得可以休整一下!”前天下午,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马季军,正笑着和前来迎接上海试验队回家的同事打招呼。这个35岁的年轻共产党员,带领着一支更加年轻的队伍,为“神六”电源系统奔忙。

  【背后故事】今年5月4日深夜,马季军在值班时突然发现,主电源某个电调节器没有输出,“放电出问题了!马上地面供电,断开电池!”这种果断的处理,避免了飞船在热真空罐里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随后的36个小时里,马季军一门心思查问题,连觉都没顾上睡——飞船定于2005年7月出厂,在这个紧要关头出现这样重大的问题,作为主任设计师的马季军感到巨大的压力。他与单机设计人员一起,没日没夜地对每一个元器件进行分析、试验,终于赶在飞船出罐前拿出了故障的处理预案,确保了后续工作有序开展。

  【点评】前天,记者在上海航天局里看“神六”返回直播时,听到当年接下载人工程任务的上海航天局老局长苏世堃饱含感情地说:“从‘神一’到‘神六’,我们用了十几年培养出了一批年轻人。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新人,只有薪火相传,中国航天事业才能步步高!”

  目前,上海航天科研队伍中年轻人挑起了大梁,有不少骨干只有20多岁,队伍的年龄结构,比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时年轻了2.6岁还不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在上海航天人中代代传承。

  本报记者 胡晓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